平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复制链接]

1#


  我省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颁布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泗县农业农村局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抢抓落实,强化*策支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泗县食用菌产业,泗县因地制宜选择市场销售量大、发展前景好、秸秆资源利用量大、经济效益高的食用菌品种,进一步扩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按照“做大体量、调优结构、做全产业链条”的总体要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生机。

安徽省长灵食用菌有限公司工人在采摘双孢菇

先行先试整体推进示范


  菌草业是多功能产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保健和能源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光、热、水资源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解决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生态环境、增加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结构性调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纳入“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内容。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相继专门出台指导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关文件,强化顶层设计,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泗县作为全省先行先试、整体推进示范县之一,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泗县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泗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性调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明确重点、稳步推进,努力实现该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泗县屏山镇大李村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工人们在筛检双孢菇

因菌制宜构建“1+1+5+N”产业布局


  产业兴旺是关键,农民富裕是目的。只有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灵活有效的多样化、针对性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因菌制宜,分类发展,才能把食用菌产业做成乡村振兴富民产业。


  “十四五”期间,全县食用菌产量、产值年均增长在40%以上,预计到年,分别达到2万吨、3亿元以上。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两品一标”达5个以上,推广区域公共品牌1个,建设蘑菇小镇或专业村2个以上,规模企业的工厂化种植覆盖率50%以上。


  泗县走实立足资源禀赋和全省产业布局中的功能定位,着力构建“1+1+5+N”食用菌产业布局。


  在品种选择上:以双孢菇、草菇、大球盖菇等草腐菌为主,兼顾带农联农富民效果明显的香菇、平菇等易推广、易种植品种;在发展方式上,以高产能的工厂化种植为主,兼顾低投入农民棚种植;在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发展“粮菌”“菜菌”“果菌”等立体、多元、高效生产模式和轮作模式。


  成立食用菌菌种研发中心。依托泗县农科所组培中心,同步规划建设食用菌研发制种中心,引进制种、研发企业入驻,补齐制种短板,实现菌种制种逐渐本土化目标。


  打造一个种植加工园样板区。依托泗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高起点规划建设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


  提升五大基地生产能力和水平。以现有初具规模的屏山镇泗县宏源食用菌有限公司、草沟镇泗县汪夫利家庭农场、泗城镇泗县虹乡食用菌有限公司、草庙镇安徽众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圩镇泗县福玲食用菌培育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五个食用菌种植基地进行改造提升,规范建设标准,扩大工厂化种植规模,提升基地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有步骤多点推进。依托现有食用菌种植户和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示范辐射能力,鼓励农户利用房前房后闲置地块、空闲房屋和经果林林下空间发展食用菌“庭院经济”和“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园区+基地+农户”订单农业,让更多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来。

菌棒生产的平菇

提质增效“八大工程”助力集约化发展


  着眼于提高栽培食用菌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同时着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泗县高瞻远瞩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菌种繁育场(基地),打造集约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菌种振兴工程———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建设菌种研发中心和菌种厂,配套建设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基地。引进和扶持一批菌种生产经营企业。构建覆盖全县育繁推一体化体系。


  科技创新工程———依托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和科研院校专家组,组建泗县食用菌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县级农业部门至少配备1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推广液体菌种工厂化代料栽培、隧道发酵培养料制作、栽培环境智能化调控等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模式。


  装备提升工程———围绕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设施装备的全面升级改造。支持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机械装备配备。扩大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装置在食用菌生产经营上的应用普及程度,推动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实现“机器换人”“机械强菌”。


  产业打造工程———按照“扩基地、强主体、引头部、育集群”的策略,大力建设科技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特色化、规模化等“七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菌种(栽培种)菌棒(出菇棒)专业化生产基地、菌材生产供应基地;扶持和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食用菌龙头企业,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瞄准产业短板,着力引进一批在菌种研发、精深加工、智能生产等关键领域的食用菌头部企业;加快推动生产要素、经营主体和产业形态的集成集聚,着力打造示范县区域性食用菌产业集群。


  绿色发展工程———充分利用该县林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丰富的菌材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立体化种植、综合化利用、循环化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打造林菌共生、秸秆变“菇”、菌渣变“肥”生态发展模式。


  延链增值工程———围绕食用菌产业延链增值,在纵向延伸上形成制种、种植、加工、销售上中下游衔接、一二三产齐备的食用菌全产业链;在横向融合上形成食用菌产业与科普、文化、体验、康养、休闲观光一体的食用菌新兴业态。


  增收富民工程———坚持户企一体、产村融合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创业等多方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生产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企业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购和农户种植的“统———分———统”生产经营模式,减少农户技术和市场风险,保障菌农利益,让更多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来,把食用菌产业做成富民产业。


  品牌创建工程———走好“品牌赢市场”发展路径,开展“两品一标”推广行动,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打造泗县公用品牌,构建县域公用品牌为核,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为组成的食用菌品牌体系。组织参与食用菌产业技术交流、产品展销等重大活动,扩大泗县食用菌品牌知晓度和影响力。

菌棒生产的平菇基地

质量为先“三大保障”护航支柱产业


  “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出来的。”为引导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泗县出台了三个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研究谋划、协调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县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制定《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协调推动各项措施和*策落实。县发改、乡村振兴、财*、科技、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强化*策扶持。用足用活存量扶持*策,创新制定支持*策措施。县财*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向食用菌产业倾斜,扶持资金纳入县级财*年度预算。在固定资产投资、用地用电、农机补贴、金融信贷、科技人才、保险保费、种植规模等各环节给予*策扶持。


  扶持*策效果明显。例如,在*策支持下,年,外地返乡创业人员孙孙在大李村发展起了双孢菇种植,三年多的时间,从当初只有8个棚子的家庭式种植,发展到现如今的多个棚子矗立田间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孙孙不仅富了自己的口袋,也给乡亲们蹚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一年超万元的收益让孙孙对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有了更足的底气。


  目前,孙孙与泗县农业农村局采用EPCO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屏山食用菌产业园,占地亩,一期占地亩,计划投资0万元,其中财*投资0万元。


  为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泗县出台对种植规模达到棒栽1万棒、床架平方米分别按照1-1.5元/棒、5-10元/平方米进行奖补等相关*策。目前,全县种植食用菌约40多家,占地面积约亩,种植大棚多个,大棚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床架(地面)栽培面积15.6万平方,棒(袋)栽培万棒(袋),总产约吨,产值约0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草沟镇街南村泗县汪夫利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草庙镇通海村安徽众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泗城镇现代农业园区泗县虹乡食用菌有限公司、*圩镇武圩村泗县福玲食用菌有限公司、屏山镇屏北村孙孙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等5家。


  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APP等传播平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展食用菌产业发展理念、种植知识和技术的科普宣传,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策法规和好典型、好经验、好模式,大力宣传推广,把食用菌产业做成泗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全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大背景下,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泗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文赵雪剑王其林图吴天元)

来源:安徽经济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