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龙头公司带动返租倒包到户安顺平坝区小 [复制链接]

1#

农时不等人。眼下,安顺市平坝区各地抓紧春耕生产。在一个个食用菌大棚里,工人们开始分散作业,忙着采收食用菌,为食用菌注水等,处处热火朝天。

 

火热场景的背后,是近年来,安顺市平坝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立足地方资源实际,理清产业思路,选准食用菌产业,整合资金,扶持重点龙头企业,迅速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带动广大农户积极主动参与产业,趟出了一条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巩固脱贫成效的致富之路。

 

选准产业集中资源升级发展

 

春日时节,平坝区天马食用菌种植基地里,黑色大棚里,工人们忙着搭建木质菌架;忙着开沟铺料,栽种红托竹荪......

 

“这个基地是去年11月开始建设的,目前,我们已经搭建了个大棚,准备今年新增发展滑子菇和红托竹荪两个品种!”平坝区产投公司旗下的佳成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农业开发部负责人刘莹介绍。

 

现在,食用菌产业作为平坝区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年计划在天马食用菌种植基地完成新建个大棚、冷库8个、立方高位水池1座、菌包生产线2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更多周边农村群众增收。

平坝区天马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内村民种下菌落盖上木屑。张恒新摄

 

基地扩大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

 

“平坝有着发展食用菌种植先天的气候优势和交通优势!”基地技术指导员魏友凑一语中的。

 

时间回到年,平坝区积极招商引资,曾在福建有着多年食用菌种植和经营经验的商人彭时产,当时还在毕节织金县发展食用菌产业,一下子被平坝的自然资源吸引,随后下定决心将产业项目落户平坝区,并成立了贵州曦凯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平坝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势平坦,加之其平均海拔米到米,气候温凉,具有竹荪等菌类生长的绝佳环境,能产出在全国市场上,品质一流的食用菌。”彭时产说,项目落地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通过与平坝区产投公司合作,按比例分成,由产投公司负责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菌包生产、食用菌种植技术和市场渠道。

 

仅两年时间,该公司已在平坝区发展食用菌种植.83亩,覆盖鼓楼街道、乐平镇等5个乡镇的7个行政村,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选准优势产业,加大投入,才能推动实现产业裂变式发展。年起,平坝区为克服山地农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缺点,通过集中资源办大事,整合中央专项扶贫资金、青岛对口协作帮扶资金和自筹资金,重点扶持贵州曦凯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龙头企业,短短几年间,在该区连片化发展香菇、竹荪、平菇等食用菌种植,分布乐平、白云、羊昌、十字、安平、鼓楼和天龙等乡镇。

 

目前,该区整合涉农部门专项资金用于食用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食用菌产业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形成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资为主,民间投资参与为辅,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年预计投入1.1亿元。年已累计种植食用菌面积亩,采收产量1.26万吨,销售产值1.13亿元,带动贫困村19个,利益联结贫困户户、人。

 

龙头带动技术不愁销路广

 

一大早,在大屯香菇联合种植基地里,表面长满了香菇的一个个菌棒被整齐地排列在菌架上,伴随着戴着口罩的工人们熟练的采摘动作,朵朵香被菇小心翼翼地抖落进箩筐,整个基地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

 

“你们采摘时别太用力啦,否则会损坏香菇品相,尺寸在4公分左右的就是最好。”今年42岁的陈应敏来自塘约村,是香菇基地大棚管理员,她正指导员工们如何采摘品质好的香菇。

平坝区乐平镇大屯村香菇联合种植基地里,农户逐一查看菌包生长情况。张恒摄

 

陈应敏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浙江温州打工近10年,偶然机会来到基地务工,从最初的采摘工,积累了两年经验,去年春天成为了基地的一名管理员,每个月有元左右的工资。

大屯食用菌联合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对香菇进行筛选。张恒新摄

 

如今,在平坝区,像陈应敏这样通过基地务工,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农户真不少。

 

在平坝区鼓楼街道天马食用菌种植基地,从菌包加工生产、到竹荪开沟铺料种植、菌包上架注水再到食用菌采摘等,今年55岁的天马村村民袁朝秀对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技术要领已经熟记于胸。

平坝区鼓楼街道天马村村民将菌棒放置大棚。张恒新摄

 

“技术不用愁,公司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作业,我们老百姓不用操心!”大屯村村支书朱勤政说,通过“龙头公司+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我们村级合作社只负责动员群众,土地流转,组织农民工务工,产销对接由贵州曦凯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直接对接,打通市场渠道,不愁种了销不脱!

 

贵州曦凯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前期一些基地香菇没能及时采摘,现在,通过有序引导工人复工,订单源源不断恢复中,随着交通物流的畅通,每天都有超过12吨以上的新鲜香菇发往贵阳、四川成都、浙江宁波等全国各地市场。

 

 返租倒包产业造血注活力

 

“现在,我一个人要管好几个大棚的生产工作呢!等再存点钱,我打算今年下半年,返租倒包几个大棚自己干。”在乐平镇大屯香菇联合种植基地里,今年46岁的朱勤娥告诉记者。

 

但曾经,朱勤娥家长期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全家人只能靠家里仅有的2亩多土地,种植传统玉米为生,家中因两个读书的孩子,经济非常紧张。

村民将菌棒排列整齐放置大棚 。张恒摄

 

“村里一开始动员流转土地发展食用菌,我就在这里干活,现在可好了,一个月务工工资平均有多元,一年下来有2万多元,加上流转的2亩多土地多元,年底,我们家就顺利脱贫了!”朱勤娥脸上扬起笑容。

 

近年来,随着平坝区食用菌产业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积累技术,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主动参与产业。

 

乐平镇塘约村村民彭红兴是大屯香菇联合种植基地返租倒户承包商之一。他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在基地共承包了35个食用菌大棚,自己雇佣了10多个工人管理,到今年1月,就赚了15万元。

 

“我年轻,也学得快,在基地学到不少经验和技术呢!”彭红兴笑着说,他在承包之前,一直在基地当管理员,一个月也有多元工资,后来在基地鼓励下,自己开始承包大棚管理,有不懂的也可以马上向公司技术人员请教。

 

平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要“输血”更要“造血”。目前,随着平坝区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通过返租倒包的形式,将进一步推动过去小农思想转变,让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金秋时张恒新

编辑向淳

编审胡丽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