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业创新驱动促进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1#

4月13日,省科技厅在泾阳县召开全省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围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部署年全省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的六个重点任务。

此次会议旨在学习贯彻中省一号文件要求及年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走特色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会议报告了目前我省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成绩的取得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实施“一市一策”和“一县一策”,建立科技需求清单,按照横向全要素、纵向全链条一体化建设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形成省市县三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体系,支持地市建立一支省市联合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制定出台《陕西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设置重大专项,提升全省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如设置苹果产业重大专项,提升全省苹果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产业、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部署创新链项目,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形成一些技术包、成果包,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以发挥高校研发优势,支持企业作为主体,联合高校建立校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围绕企业需求,联合开展全链条技术创新,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先后组建了生物农药、林麝、海红果、魔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了重要平台.

三是新建佳县、洛川、山阳、凤县等10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省级“星创天地”50家,其中在科技部成功备案21家。

四是通过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全面启动反向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完成名三区人才选派工作,推动西安、杨凌富集的科技资源向市县辐射,发挥科技特派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支撑作用。目前陕西省实现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

全省各区、市科技局、杨凌示范区科技局和韩城市科技局分管领导,柞水、佳县、紫阳、鄠邑等县区科技局和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省杂交油菜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有关负责人受邀参会。(本报记者周励)

链接

我省农业科技发展的六个重点

今后一个阶段,我省农业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重点任务:

一是通过围绕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积极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目标。农业发展要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迫在眉梢,迫切需要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所在。

二是支持建设一批平台,加快科技要素向基层倾斜。为此,将支持建设一批星创天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农业科技园区,特别是要建设一批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推动平台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和广大农民朋友,推进科技要素从大学、科研院所向生产一线集聚,促进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是组织实施一批产业链项目,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全省优势主导产业,集成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要求,围绕种业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实施种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行动,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打造种业科技新动能。同时,要围绕特色产业、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组织实施一批创新链和特色产业链,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创新性企业,促进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四是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进一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健全农业生活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星创天地等平台载体建设,营造科技人员逆向流动的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氛围和环境,激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等创新创业。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要把握农业科技园区“农、高、科”定位和作用,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培训职业农民的大讲堂、成果示范推广的主阵地、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园区落户,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六是强化县域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典范示范,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典范

科技扶贫的发展样板

近几年,全省各地市在创新驱动精准扶贫脱贫方面,探索实践出一系列好的科技创新措施,成为行业的扶贫典型。记者从4月13日的全省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材料中,撷取几个发展样板,精简如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地建在一线,专家常住农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80%以上的试验站都建在贫困县区,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活教材”。专家常驻农村,可随时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服务。山阳核桃试验站,十年来,通过研究解决产业关键问题、建立高标准示范样板、培训技术骨干和职业农民,引领带动全市核桃种植面积翻了一番、产值翻了两番、人均核桃收入翻了三番,成为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陕西省科学院

实施“一所一品”助力县域经济

“一所一品”项目列入省科学院科技计划,在省科学院科技专项中设“一所一品”专项经费,成熟一项,申报一项,论证一项。按3年计划,每年予以稳定支持;“实施创新团队组织方式,设立首席科学家,鼓励与其他院所高校人员共同组成联合攻关团队,设固定人员与项目聘用人员,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年,经专家评审拟支持其中3项,拟支持经费为每项万元左右。

延安

延长产业链,打造战略新兴产业

菌草产业现已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菌草菌物肥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菌草保健品等领域。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延安大学协同合作,开展以菌草为主料栽培食药用菌研究试验,取得了阶段成果。采用以菌草为主料,搭配其他辅料的方式,栽培平菇10万袋并获得成功,利用菌草代替木屑、玉米芯等传统原料栽培平菇。

泾阳

推进“黑白红绿”主导产业升级

近年来,县级财政对“黑白红绿”四色产业的资金投入达万元。农业科技园区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6个,各级科技示范基地32个,省市级科技研发中心9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茯茶之源”,茯砖茶年产量突破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亚洲养殖业航母-温氏集团入驻园区,奶牛存栏7.5万头;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酿酒葡萄面积7.2万亩。形成了北有龙泉公社,南有茯茶镇、乐华城,关中环线旅游横贯东西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紫阳

科技新村,规划先行

紫阳双坪村总体规划于年底已经全面完成,托双坪村茶叶、柑橘、猕猴桃、富硒农产品优势资源,精细分析双坪村一二三产的结构和融合。规划了移民搬迁安置、村庄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四个村级硬件类设计;按照“一站两园三基地”总体思路,形成种植示范、采摘体验、观光旅游、品读故事四大主题为牵引,“三变改革+种养业+加工业+服务业+文旅业”为载体的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

汉阴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汉阴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致力发展乡村振兴,使之成为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之作的农业农村发展样板。依托3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资源天然禀赋,围绕“粮油、畜产、茶叶、魔芋、水产、蔬菜、山珍、干果”八大类富硒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链。(本报记者周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