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投资万元建设烟叶炕房未来,许昌这 [复制链接]

1#

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脱贫摘帽,

从集体经济收入为0元到拥有多个集体产业,

襄城县山头店镇上秦村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

建水厂安排贫困户就业,做“烟文章”发展经济,

如今又种起了蘑菇,

把致富的道路走得越来越宽。

(7月17日,上秦村村民张素敏在采摘桃子。记者牛书培摄)

01

“烟文章”分为两部分

襄城县有“烟叶王国”的美誉,上秦村也积极做好“烟文章”。

“俺村的‘烟文章’,分为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两部分。”上秦村驻村第一书记耿新要说。

上秦村引进种植大户带动发展烟叶种植,流转土地亩,其中以每亩元的标准流转贫困群众土地68亩,亩均年增收元以上;为不便外出的群众增加务工机会,每年烟叶种植或采摘季节,日用工量在人以上,人均年增收元。

年年底,上秦村申报实施了烟叶炕房项目,投资万元建设烟叶炕房30间。该项目带动上秦村及周边流转土地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亩,亩均年增收元;带动名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20名,年人均务工收入元至元。将烟叶炕房出租给种植户,上秦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

02

炕房里撑起“致富伞”

“烟文章”让上秦村和村民都获得了收益,但价值远远未被“发掘”完。每年,烟叶炕房实际使用期只有3个月。炕烟期一过,炕房就要被闲置。如何让它们在闲置期也能发挥作用?上秦人给出的答案是种蘑菇。

7月17日上午,耿新要推开一间炕房的门。这是一个面积约20平方米的房间,水泥地上整齐地码放着一个个废弃的菌棒。“这些菌棒将被做成肥料。”耿新要拿起一个菌棒查看。他说,年11月,上秦村投入5万元培育平菇菌棒2万个。制作菌棒累计带动本村30多人务工,使他们既增加了收入,又学习了平菇种植技术。

据测算,每个菌棒可产出约2公斤平菇,一个炕房可安置个至个菌棒,30个炕房的产量在2.5万公斤至3万公斤,上秦村集体可增收5万元至7万元。

“起初,村民因为没技术,不敢涉足平菇种植。”耿新要介绍,上秦村*员、干部带头种植。他们获得成功后,打消了群众的疑虑。今后,耿新要计划在全村推广,统管统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争取让上秦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村”。

03

从0元到18万元的转变

上秦村烟叶炕房南侧,有一个约半亩的坑塘。与其他坑塘不同,这个坑塘底部经过了修整、硬化,两排大型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安装在坑底。这里即上秦村6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建成于年,年收益达5万元。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上秦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年的0元增长为年的18万元,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秦村“两委”把集体经济收益全部用于带贫发展。该村按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设立了村级公益岗位,主要解决半劳动力家庭增收问题,安排岗位9个;设立了勤劳致富奖,奖励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元的贫困户,旨在提升其自主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贫困户据实报告收入情况,奖励了8户;设立了升学奖,鼓励贫困学生通过学习改变生活、摆脱贫困,奖励了5名学生;对贫困户进行“六改一增”,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为16户贫困户进行了提升改造;实施临时救济,帮助大病户减轻医疗负担,补助了2户;实施困难救济,对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救助带贫,救助了2户;实施产业发展补贴,对养殖户、种植户在*策补贴的基础上补贴成本差额的50%。

耿新要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丰富产业类型,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在实现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丨吕正子本期编辑丨刘瑞琦校审丨方圆

值班主编丨*冠宇监制丨*冠宇

内容来源丨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