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青雷马云桥
摘要:食用菌产业在推动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优势产业之一,生产规模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黑木耳产量居全国之首。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省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林区经济转型、拉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本文对黑龙江省食用菌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1产业优势
1.1气候条件优越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西起°11′,东至°05′,南起43°26′,北至53°33′,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食用菌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和湿度较大,气候湿润,阳光充足,非常适合黑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生长。黑龙江多林区、山区,自然环境优越,没有重工业及环境污染,加之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率低,生产的食用菌品种结构多样,可以达到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产绿色高品质食用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食用菌种类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为黑木耳等木腐菌生产提供了原料。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经营总面积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产品天然,林分质量好,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植被以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为主体的针叶林及阔叶林,外生菌根的食用菌以牛肝属较突出,代表性栽培品种有黑木耳、滑菇、平菇、香菇等。据统计,黑龙江省共有林下植物资源余种,分属科、属,形成了20多个重要林菌品种,涉及黑木耳、猴头菇、香菇、松茸、羊肚菌等[1,2]。
1.3农牧副产物资源充分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大省,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畜禽粪便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可作为培养基用于生产食用菌,菌渣可作为农田有机肥料,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据估算,全省秸秆年产量可达1亿t以上,其中玉米秸秆万t,豆秸万t,稻草万t[3];全省年产畜禽粪便万t[4],这些资源为全省发展菇类生产提供重要物质基础。
1.4产业*策优势明显
黑龙江省委省*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黑龙江现代农业优势产业之一。《黑龙江农业强省战略规划》(—年)提出打造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年,黑龙江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启动实施,创品牌、补短板,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2食用菌产业现状
2.1是食用菌生产大省
年黑龙江省食用菌栽培规模4.2万hm2,总产量(鲜品)万t,其中黑木耳栽培规模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据统计,全省日产万袋以上的规模菌包企业家,年生产量17亿袋以上,占食用菌总规模的近28.3%。其中日产能力在10万袋以上的菌包企业21家。目前,全省建成食用菌国家级无公害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标准园4个、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个。
2.2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产销基地
年,黑龙江省黑木耳产量(鲜品).53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45.52%[5]。全省省级以上黑木耳龙头企业15家。东宁市国家绿色食品原料(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面积1万hm2,登记地理标志保护面积0.8万hm2。穆棱市国家绿色食品原料(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0.67万hm2。东宁绥阳、尚志苇河两个国家级黑木耳交易市场年交易量万t(折鲜)。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尚志市设立国家级出口黑木耳质量安全示范区。
2.3区域品牌具有全国影响力
“东宁黑木耳”“穆棱黑木耳”“海林黑木耳”“尚志黑木耳”“嘉荫黑木耳”“呼玛黑木耳”“海林猴头菇”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东宁黑木耳以的品牌强度和.2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排行榜第19名,蝉联全国地理标志产品食用菌类第1名。年4月,全省绿色食品食用菌个,中绿华夏有机食用菌个。“海林猴头菇”入选年第1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位居全国首位。
3存在问题
3.1产地增多,竞争加剧
近年来,食用菌作为重要的扶贫产业,在资金和*策的扶持下,全国各地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产地增多,一些地区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象,资源型发展模式面临瓶颈。
3.2“原字号”为主,精深加工不足
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多以原干的形式销往各地,黑木耳糖、黑木耳饮料、膨化食品等新开发产品时间短,市场规模小。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在市场上形成与产品品质相称的影响力。品牌拉动力不强,外销仍以散装货为主,缺乏统一标识。
3.3产销对接和市场拓展不足
现在很多地方产业扶持*策更多倾斜向上游的种植、加工等生产环节,而对于下游的渠道建设、品牌宣传、营销拓展的扶持则不足,产业链正向循环存在“堵点”。品牌建设短板明显,缺乏统一规划,保护环节薄弱,溢价能力差。
4对策建议
4.1加强产地管理,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
加快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执行,加强生产指导,提高质量安全。开展食用菌产地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打造一批享誉国内的基地品牌。开展食用菌关键生产技术交流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先进模式,组织农技专家进工厂、进园区、进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4.2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由“原字号”销售向“精深加工产品”销售转变。引导企业加大对食用菌生产、市场和深加工领域的投资,推动组建企业联盟,共同开发新产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引导开展差异化经营,避免同质化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
4.3加强市场营销,促进产业链正向循环
在东宁绥阳、尚志苇河打造国际化黑木耳交易市场,依托市场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利用“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种植户”的产业模式,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充分对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开展食用菌产业和产品的立体化宣传,组织企业参加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各种展会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黑龙江食用菌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辐射力。
4.4加强品牌建设,构建完善的保护体系
助推各品牌融合发展,凝聚品牌发展合力。引导企业积极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提高商标企业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推广应用,鼓励生产主体积极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品牌地理标志与商标产权保护,建立自我保护、行*保护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品牌保护体系。
4.5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共治氛围
开展食用菌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科学选购和食用食用菌。开展守法经营和依法维权教育,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杜绝欺诈销售食用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放心选购食用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食用菌市场监管工作,曝光违法案件,形成社会共治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略
作者:叶青雷马云桥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
作者简介:叶青雷(—),男,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蔬菜、果树选育及推广应用工作。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