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蘑菇开出乡村产业致富花
TUhjnbcbe - 2023/4/8 21:02:00
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941898.html

——访重庆书容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书容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蔡鸽李朋特约通讯员李赟曾义

四月的万盛绿植遍布,风景怡然。走进位于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白龙湖村的重庆书容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覆盖着黑色防晒网的大棚鳞次栉比。棚内一个个黑色的菌棒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蘑菇的清香,菌棒上冒出一簇簇鲜嫩的蘑菇,有的已经成熟,等待采摘,一眼望去宛如一朵朵绽开的“小银花”。

“我们今天早晨刚采过一茬,最近行情很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每天刚采摘的蘑菇就被当地批发商拉走了,均价在10元每千克左右。目前,单个棚的收入有4.8万元,总产值达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张书容难掩脸上的喜悦,笑着告诉记者。

▲张书容向万盛区农林局工作人员介绍香菇的生长情况

丛林镇位于万盛东北部,是万盛东出渝东南、黔北、湖南的重要门户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交通便利。近年来,该镇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推动以食用菌生产为重点的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集群逐步扩张,年共生产各类食用菌7万吨,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增收致富,为村民带来了越来越强的幸福感。

张书容是当地有名的“蘑菇大户”,作为丛林镇最早的一批食用菌种植户,23年来她默默坚守在食用菌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靠着小小的蘑菇走上了增收致富路,成为了方圆百里响当当的“致富女能人”。

从“茶厂老板”到种植食用菌,创业路上一波三折

时间追溯到年,当时的张书容还在丛林镇丛林茶厂担任厂长,厂里主要加工绿茶、红茶、花茶等。张书容把茶厂经营得稳稳当当,收入也尚可。而当时镇上的食用菌产业还未成熟,只有小户种植,品种单一。

年,恰逢一位浙江商人到丛林茶厂租赁厂房,计划在茶叶淡季时利用厂房做食用菌生产加工。他找到张书容咨询租赁事宜,随后租赁了茶厂厂房。基于租赁关系,在和浙江商人的日常接触中,张书容慢慢对食用菌产业有了了解,也开始对种植食用菌产生了一些兴趣。看到浙江商人的食用菌生意红火,销路稳定,张书容内心羡慕不已。这时,浙江商人也邀请她加入进来,一起种植食用菌。张书容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尝试种植食用菌,将茶叶和食用菌同时做起来。

说干就干,张书容首次尝试就培养了1.9万个菌棒,种植的蘑菇也都卖了出去,次年再培养了4.5万菌棒,连续取得喜人收益,种植蘑菇的信念便扎根了。为了扩大规模,年她在晋林机械厂以1.5万元的价格租赁了一个车间,培育15万个菌棒,开始真正踏上了食用菌规模化种植之路。就这样,张书容同时做着茶叶和食用菌种植,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晋林机械厂搬迁,茶叶厂因规划调整面临征用,张书容也面临着事业的重新规划。

年,*府招商引资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地的创业代表,张书容也受邀来到丛林镇白龙湖村扩大自己的食用菌种植规模。当时的白龙湖村荒草丛生,交通不便,农业设施落后,真正称得上是“不毛之地”,用张书容自己的话说就是“荒山野岭”。既来之则安之,做事一向果敢的她没有因为眼前的环境而退缩,她以元/亩的价格流转了20亩土地,培养了20万个蘑菇菌棒,准备大展拳脚,好好干一场。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突袭的狂风一夜之间将菇棚全部摧毁。遭到如此沉重打击的张书容,在短暂的消沉后决定从头再来。年,她注册成立了重庆书容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引进平菇、袖珍菇等新品种。

加固大棚、完善设施、精耕技术……张书容重振旗鼓,用了5年时间将合作社逐渐运营起来。本以为蘑菇产业的发展也将迈入快车道,没想到年的6月,受连日强降雨影响,她刚接种的1万个香菇菌棒被洪水浸泡,总共经济损失多万元。“那个时候多亏区农林局、区妇联等的关心和鼓励。区农林局及时救灾,支持基础设施改建、完善冷链物流,提高了产品利润;区妇联为我组织筹集爱心捐款,真是雪中送炭,帮我渡过了难关。”提到当时的情景,张书容感慨道。

▲重庆市食用菌协会秘书长郑勇(右二)到合作社调研

不断深耕,创新技术,严把品质关

为了掌握育菇技术,张书容一方面向周围的行家里手学习实操经验,同时还加入了重庆市食用菌协会、万盛经开区女企业家协会,并积极参加万盛经开区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次前往浙江、四川等地的食用菌示范基地观摩交流学习,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请教相关的技术专家。“种植蘑菇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可有大学问呢,一点都不能马虎,否则全部努力都会白费。”张书容说。据了解,根据自己多年种植食用菌的经验,现在张书容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独门秘籍”,她严格遵守蘑菇科学种植程序,从原料选择、菌种培养、病虫害防治、棚温管控等,每一道工序都亲自把关。

俗话说“种好一半收”,品种决定效益,品质决定未来。解决了栽培原料的问题后,她专门从浙江一家食用菌科研机构引进新品种,经过反复试种、对比,最终筛选出浙香6号、浙香号两个优良品种。“这两个品种菇脚短、菇肉醇厚、口感鲜香,耐高温性较强,适应万盛的气候环境,产量较高,商品性佳,每年都不愁销路。”张书容介绍道。

据了解,蘑菇生长对空气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要求,棚内温度需在32℃以下,最佳生长温度为26℃,空气湿度为60%~80%。32℃以上则生长缓慢,棚内若长时间高温,菌丝生长缓慢,甚至会出现烧袋现象。温度过高会导致菌袋失水严重,营养物质无法输送,造成出菇偏稠、个头小、产量低等问题。为了合理把控棚内温、湿度,她采用机械喷灌和人工洒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在大棚外搭建节水灌溉设施,在地面铺设黑色橡胶管道,既可以调节棚内的温度,又能缓解菌袋失水。同时,坚持每日在棚内观察菌袋温度变化,在越夏期间在大棚外覆盖防晒网遮阴,确保棚内温度降到合适的范围。

得益于张书容的精细化管理,如今她的食用菌平均每天采摘0千克左右,在重庆菜园坝、江津双福等蔬菜批发市场备受欢迎。

▲香菇种植基地

贡献巾帼力量,帮扶乡邻脱贫增收

“我的成功离不开*府相关部门对我的帮助,在我屡次遭遇困境的时候,区农林局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让我在家乡的热土上创业成功。如今实现了创收致富,我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动周边的乡亲致富,一起助力万盛的食用菌产业壮大发展。”张书容言辞诚挚,也付诸行动。

年,她将基地中的4个单体大棚改建为连栋大棚,一年能种出30万个香菇菌棒。种植规模的扩大,加上大企业入驻丛林镇,在农忙之际,张书容的合作社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因为村里很多人都去附近的企业上班,人工不够用,我对请人就不限制标准了,年纪放宽到60岁以下,只要能做,都可以来。”张书容笑着说。

此之外,合作社还长期雇用8名农民工,其中2人为脱贫户,负责食用菌大棚的日常生产管理,每人每天的收入不少于80元,张书容还为他们购买了社保,真正帮助他们实现了稳定就业。在用工紧俏的时候,合作社雇用短期工30余人,全年人工工资支出达20万元左右。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丛林镇食用菌现代农业园的食用菌业主,张书容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食用菌。在张书容的辐射带动下,共有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家庭农场5个,实现食用菌年产量吨,累计带动农户增收万元。

“接下来我会继续做大做强合作社,继续发扬带头作用,让周边的种植户分享我的经验和技术,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说到未来愿景,张书容笑得如同大棚里的“蘑菇花”。一颗小小的蘑菇,叩开了万盛食用菌产业的大门,如今食用菌种植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真正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的“致富花”。

《农家科技》(年05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蘑菇开出乡村产业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