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丘市景芝镇前院村国道附近一侧的农家小院,大门口两块“华鑫食用菌研究所”“华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十分引人注目。院内一排简陋的民房内,只见一位头发花白,身材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又是洗瓶瓶、又是倒罐罐,一派忙碌……
陪同采访的景芝镇农综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他叫李德民,可别小瞧他,在这方寸之间他承担着潍坊市食用菌开发项目,科研做得风生水起,有不少创业故事哩!
沐浴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年,年仅17岁的李德民进入当时的景芝公社做临时工。其时,百业待兴,国家亟需各方面的人才。聪明、爱学习、肯动脑、勤快又有文化的李德民,有幸被领导相中,送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学习食用菌技术,正是这次机会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从此,一心想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李德民,如饥似渴、夜以继日,潜心研究起食用菌,并爱上了这一行。他自费购买了大量书籍,一有空就学习,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那年冬天,上级农技部门通知他去省城培训,他二话没说带上小挎包顶风冒雪就急急上路了,到达济南傻眼了:这次培训要交元费用。自己仅带了元零花钱。这可咋办?原来他为赶上这次培训,一时疏忽没细看通知内容。无奈之下,他求助会务组。了解到他作为一个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后,会务组领导深受感动,破例为他免费。经过多次到高校及科研院所进修,他的食用菌培养及育种技术日渐精进,逐步成为“技术大拿”。
李德民创新的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食用菌原材料转化率和产品质量。特别是金针菇、蛹虫草、灵芝、猴头菌、大球盖等10多种食用菌栽培,通过技术革新,简化方法步骤,采集大量成熟数据,编成小册子后在潍坊地区推广,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他承担的平菇周年栽培技术等多项课题先后获潍坊市科技创新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食用菌技术研究,惠及百姓,实现共同富裕,回报社会。年,李德民先后筹资创办了“华鑫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华鑫食用菌研究所”。几年来,他坚持面向社会搞科研、无私传授食用菌技术,免费举办培训班40多批次,培养学员多人次。年技术扶贫,无偿帮助辉渠镇前范山村、水润道村建立了多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当年实现净收入多万元,使两个村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
目前,李德民已在景芝、辉渠等乡镇建立了近千亩的食用菌推广基地,发展合作社成员多人,年生产食用菌多万斤,销售收入达多万元,培养带动出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食用菌种植大户。
从一头乌发的青年到如今头发花白的老翁,李德民三十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坚韧与执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种出“希望的菌株”。他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年中国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潍坊市食品行业十大新闻人物”“潍坊市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他所创建的研究所被评为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省级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