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郑州晚报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袁建龙通讯员宋要卫)一场“倒春寒”让天气乍暖还寒,昨日,天气终于放晴。放眼望去,位于半山腰的登封市大金店李家沟村,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生长,片片油菜田里金光灿灿,一排排披着“黑衣”的塑料大棚里散发出淡淡菌香。
在村东头的塑料大棚内,李家沟村村民曹建超正在采摘鲜嫩的平菇。“这就是俺村的‘菌大王’,在他的影响和引领下,李家沟才发展起菌类种植。”李家沟村*支部书记李新旭指着老曹说。“俺只是种的时间长了,多少积攒了点经验,可不是啥‘菌大王’。”老曹憨厚地笑着。
老曹种植菌类有多长时间?“30多年前,俺父亲就在家种平菇。那时我每天放学后就到菌房给父亲打下手。高中毕业后,我又专门到外地学习了菌类种植技术。”曹建超介绍,年,曹建超辞去原来的工作,回家开始菌类种植,一直干到现在。“一个菌袋一般情况下能采摘四五次,我种的一个能采摘七八次,一个棚比其他的能多收入多元。”曹建超随手采了一朵让大家品尝。“村里这两年建造了许多大棚,我原来有6个棚,去年又承包了6个。”
近年来,在登封市纪委监委驻李家沟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李家沟村大力发展菌类种植产业,以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在老曹的引领下,村里建造的30座大棚已全部种植上了不同的菌类。”李新旭说。
在李家沟村*群服务中心摆放着一台台崭新的机器。“这是刚购买回来的新型锅炉、培菌箱、搅拌机、装袋机等设备,准备大规模发展种植菌类。”李新旭介绍,这两年种植菌类都是人工搅拌菌料、装袋、烧锅炉,13个人一天只能装多个菌袋。待这些设备安装到位,5个人一天能装2万余袋,将彻底解决人工装袋慢、难控温等问题。
“5月底羊肚菌就采收完了,天气也该炎热了。接下来,我们再尝试种植耐高温的茶树菇,使大棚一年四季不停闲。”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已谋划出李家沟村菌类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再建造大棚30个,建设一座菌袋生产加工车间、一座冷库……打通菌袋加工、种植、储存、销售全部环节,立足李家沟,辐射周边村,真正把李家沟村打造成为郑州市菌类种植供应基地,让菌香溢满李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