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合日曼·亚森在菌菇大棚里采摘菌菇(1月8日摄)。□本报记者阿扎提·玉素甫江摄
1月8日上午,阳光洒进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菌菇大棚时,凯合日曼·亚森等十几名年轻人掀开棚被,踩着带有水珠的青砖,穿梭在一排排菌棒架之间采摘菌菇。
“现在,我们村栽培了黑木耳、平菇、香菇、秀珍菇、猴头菇、灵芝等8种菌菇。春节快要到了,乌什县和阿克苏市的超市、酒店、餐馆、菜铺纷纷来订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凯合日曼自豪地说。
想到村里原来交通和信息闭塞,村民夏天只会种几种常见蔬菜,冬天只能到巴扎上买几样冬菜,现在却成了装满“山珍”的菜篮子,凯合日曼拍着胸脯对黑木耳产业孵化园负责人杨海涛说:“年你们试种成功的菌菇,我要把技术都学会,将来自己承包大棚种植。”
凯合日曼原是贫困户,年之前他曾尝试通过“一亩园、十亩田”的方式脱贫致富,但不知道种什么赚钱。年,自治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到来后,引进林下黑木耳种植项目,建设黑木耳菌棒厂,凯合日曼等贫困户享受到免费的菌棒及黑木耳种植培训、配套设施,当年增收元。
“年,我一边在家里种植黑木耳,一边到黑木耳产业孵化园务工,全家脱了贫;年,我作为脱贫户仍可享受菌棒补贴,种植黑木耳收入达1.4万元。”凯合日曼说。前不久,亲戚萨德尔·吐尔洪到他家做客,很羡慕他家餐桌因菌菇菜肴而丰富、家庭因菌菇种植而致富,提出要向他学习菌菇种植技术。
自治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托万克麦盖提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科琼介绍,全面推广种植黑木耳后,该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而且带动周边乡村余户群众种植黑木耳。村里的黑木耳不仅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产量也从年的五六吨增加到了年的60吨。
考虑到阿克苏地区黑木耳种植规模达到了万棒,周边地区也在推进种植。为了延伸产业链,拓宽村民增收空间,年入冬前,托万克麦盖提村开始请来更多的菌菇制种和栽培技术员,一边试种新品种,一边传授新技术。
村民们尝试种植菌菇新品种的积极性非常高,凯合日曼等年轻人在黑木耳产业孵化园承包的大棚里边学习边务工,每月可拿元工资。返乡大学毕业生赛麦提·吐尔逊则自己承包了一座大棚,帮孵化园种植管理新品种平菇和秀珍菇,月收入达0元。
“今天,我刚采摘完一茬平菇,配送人员就送到县城的金桥超市等客户那里。现在,每天都有菌菇摘,每天都有钱赚。”赛麦提说。
END
来源:*日报
记者:张治立、刘红文
编辑:朱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