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蘑菇棚种出幸福生活潇湘晨报
TUhjnbcbe - 2023/10/8 17:03:00

郑宁宁在分拣新采摘的蘑菇。

4月21日早晨6时许,在大武口区星海镇祥河村的村道上,一辆小型货车轻快地驶过,留下一缕菇香。

郑宁宁和丈夫张富红依旧起了个大早。郑宁宁忙着在蘑菇棚里将所有菌棒采摘一遍,随即进行分拣。张富红负责把采摘的蘑菇打好包装,装车外运。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虽然累,但收获着幸福。

“平常,蘑菇一采摘下来,趁着新鲜,我就赶紧将蘑菇运往批发市场。此外,每天还有超市、菜店的订单,蘑菇经常供不应求。”张富红笑着说。

夫妻俩这样忙碌的生活,从每年9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份。“当天摘、当天卖,蘑菇品相好,能卖上好价钱。”郑宁宁说,自家栽培蘑菇已经有5年多时间。

如今,郑宁宁家是村里有名的“蘑菇大王”,小小的蘑菇棚成了她家的增收源泉。

此前,郑宁宁在家里种蔬菜大棚,张富红在外打工,眼瞅着棚里的蔬菜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夫妻俩琢磨着更换一下品种。

“家里亲戚是种蘑菇的,他告诉我们只要菌棒好,技术好,产量就好,我们跟着学了半年,决定试一试。”郑宁宁说。

在夫妻俩看来:适宜的气候,再加上积累了一些蘑菇种植技术,改种蘑菇是轻车熟路的事儿。

事实并非如此。

年,夫妻俩把大棚改造一新,满怀信心地制作了个菌棒,种下了平菇。等啊、盼啊,郑宁宁每天悉心看护着菌棒,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一半的菌棒没有长出蘑菇。“第一年就有2万多块钱打了‘水漂’,那真是欲哭无泪。”对于之初遭遇菌种不出苗、磨破指头却赚不到钱的坎坷,郑宁宁记忆犹新。

“挫折面前,我们没有停步。”张富红说,“我们找亲戚借钱,决心把蘑菇种好。”

没有技术,夫妻俩边干边学,除了上网查询和到书店买资料钻研外,还四处拜师学艺取经。经过不断地学习,夫妻俩基本掌握了配料、上架、喷水等管理技术,成为了当地蘑菇种植的“土专家”,家里的年收入也突破了6万元。

“种蘑菇是个技术活儿,我们要结合实际研究蘑菇的生长习性,琢磨蘑菇适宜生长的温度,什么样的光照对蘑菇生长有利。没有科学技术不行,不与时俱进更不行。”郑宁宁说,在整个种蘑菇的过程中,从订购蘑菇菌种、拌料,到菌苗装袋、高温免菌、发菌、出菇、采收和养菌,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走进郑宁宁家的温棚,蘑菇菌袋整齐地摆放着,乳白色的蘑菇朵儿恣意生长,鲜嫩肥厚。她指着一排排菌苗说,今年春节期间,他俩一个负责送货,一个在隆湖一站市场售卖,再加上游客的采摘,收入可观。

种菇虽苦,但收获很甜。“只要干就有收获,生活就有希望。如果自己不努力,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郑宁宁坚定地说。

今年,夫妻俩打算研究新的菌种,尝试培育更多适宜本地种植的食用菌。对于未来的发展,张富红信心满满,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打算:“现在惠民*策多,小蘑菇也能干成大事业。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我们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把蘑菇事业做大、做好,努力带动更多周边群众致富。”(记者李薇文/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蘑菇棚种出幸福生活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