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专家刘*连 http://m.39.net/disease/a_9376687.html姜性坚:10年跋涉,只为那株“仙草”8月12日,灵芝正处于喷粉的关键时期,姜性坚(前)指导当地工作人员做好透气和防损工作。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余蓉摄姜性坚,男,年出生于湖南浏阳,湖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农艺师,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5本,荣获“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在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受到通报表扬。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余蓉通讯员汤雪如8月12日,龙山县洗洛镇红石村,天气炎热。一大早从长沙出发的姜性坚,中午时分走进了村里的灵芝生态种植棚里。粗壮的灵芝正处于喷粉时期,给大棚铺上浓郁的巧克力色。姜性坚用手指轻轻捻起一小块灵芝孢子粉捻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粉细腻得如同珍珠粉,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多亏姜教授手把手地指导,我们这些只晓得种百合的农民,如今也学会种灵芝了,以后赚得更多了。”大棚工作人员杨道玉开心地竖起大拇指。“我有脱贫诀,持以赠‘菌农’”。姜性坚从年就积极投身全省科技扶贫工作,担任湖南省派科技特派员10年,将食用菌种植技术带向三湘大地,累计帮助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户年均增收多元,带动农民增收数亿元。龙山育“仙草”灵芝被人们称为“仙草”,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野生灵芝一般生长在湿度高且光线昏暗的山林中。姜性坚对灵芝种植颇有经验。长沙市岳麓区对口帮扶龙山县工作队入驻红石村后,一直在寻找产业脱贫的思路,邀请姜性坚前来指导。经过几次实地考察,姜性坚认为,当地种植灵芝有广阔空间。“姜老师是专家,我们听他的。”长沙市岳麓区对口帮扶龙山县工作队队长王国*说,岳麓区将灵芝种植作为对口帮扶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投资了70万元,建起了占地平方米的温控大棚。然而,一开始,当地一些人对这个项目并不看好。一些村民连灵芝都没见过,心存疑惑:这玩意儿好种吗?好卖吗?“我一定要用自己的技术,把这个事情做好,帮助大家脱贫致富!”姜性坚走进村民家中游说,组织村里有种植平菇经验的张元秀和其他村民到自己工作单位,参加食用菌研究所专业培训和现场考察学习,让他们心里有了底气。灵芝这种娇贵的“仙草”,并不那么容易伺候。从选品选址、建设大棚,到技术教学、现场解决问题,这一年,姜性坚的周末基本上在红石村度过。今年五一前几天,雨水多。姜性坚不放心,5月1日一放假就来到了红石村。当天晚上,村里又下起了暴雨,雨水冲打得大棚摇摇晃晃。大棚一旦垮掉,所有灵芝将毁于一旦。情况紧急,姜性坚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和村民们一起,为大棚修地梁,弄了一个通宵。大棚安全了,姜性坚浑身湿透,满身泥泞。“他真是个做实事的人。”回忆起共度的那个不眠之夜,大棚技术管理小组组长张元秀很感动。麻烦还在继续。由于雨水滴落进了大棚,一些菌包出现了霉点。张元秀心急如焚,立刻向姜性坚求救。姜性坚马上指导他们采取撒石灰粉、喷高锰酸钾水、排水、通风等措施补救。然而,情况并没有立即好转。一天两天,发霉的菌包越来越多。“当时都觉得要完了,没信心了。”张元秀说。姜性坚耐心解释防治需要一个过程,鼓励大家认真落实防治措施。五天六天,发霉不再扩散;七天八天,发霉的菌包霉点减少;十多天后,绝大部分菌包成功除霉,损失降到了1%左右。“要不是姜教授,我们哪能坚持下来啊?你们也看不到大棚现在这个场面了。”杨道玉感慨地说。“我们的灵芝是以山里木头为原料进行栽培,接近野生品质。这是普通灵芝种植难以比拟的。”姜性坚介绍,大棚种了3万菌包,今年灵芝孢子粉的产量可以达到多千克,按照每千克元左右的价格来算,预计市场价可以达到30多万元。“已经有很多药厂派人过来看了。听到他们的报价,心里非常高兴。”杨道玉说,“我还种了20亩百合。这3亩灵芝有望超过20亩百合的收入。”丰收在望,姜性坚又兴致勃勃地规划起大棚养殖循环经济、灵芝酒、灵芝盆景等项目,壮大产业项目。其实,这已超出了他的扶贫工作内容。“既然有这个技术,我就教。只要农民致富了,我就达到目的了。”他说。三湘种菌忙从年至今,姜性坚一直作为湖南省派科技特派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省各地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菇农多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多人,服务龙头企业8家,为企业新增产值达多万元。其中,在他对口支援的郴州市宜章县,培训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户多人次,帮助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湖南省多个县市区、多个乡镇,我大部分去过。20个国家级贫困县,如平江、花垣、保靖等,我一个不落。”跑遍乡村,付出辛劳,姜性坚不仅没有丝毫抱怨,还颇为自豪。有一次在永州下乡,姜性坚骑着借来的摩托车去一贫困户家指导,一个不小心,连人带车摔进了农田,浑身是泥,多处擦伤,疼得爬不起来,幸好有个农民路过才把他扶起。能走了,他又继续自己的行程。今年疫情期间,姜性坚去绥宁县唐家坊镇指导竹荪技术,由于碰上大雨耽误了行程,时间太晚,只好在一个多年未经修缮的农家小屋住下。冷风灌进屋子,他浑身冰凉,哆嗦着将行李箱里所有衣物盖在身上,却也难抵寒意。到了目的地,他只字未提,就投入了工作。因为要到田间地头指导,他常常忙到很晚才吃饭,饿得受不了也忍着。有时候,他借住在村民家中或者村委会办公室,乡下蚊子多,咬得他身上脸上肿起一大片,遇上村民们关切地询问,他还笑呵呵地说“还好”。姜性坚年纪大了,身体也并不好,家人劝他,不要再到处奔波。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脱贫攻坚,我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种荣耀。”姜性坚的奔波并没有白费。平江的新品种香菇木耳、绥宁的竹荪菌、湘潭的黑鸡枞菌……他所参与的扶贫项目硕果累累。*凤兰是宜章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创办了永谐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平菇,但一直亏损。年,在姜性坚的指导下,*凤兰试种成功品质好、产量高的南韩红芝,发展合作社社员人,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种植食用菌余亩,食用菌种植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凤兰和当地村民的命运,在姜性坚的技术协助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长沙县春华镇农民王增一曾因病致贫。姜性坚来到王增一家,手把手指导他种植食用菌,一年要跑上几十次。仅10年时间,王增一从当初的贫困户变成了当地的“冒尖户”,买了小汽车,盖了新楼房。这些年的下乡路、扶贫路,虽经历许多风风雨雨,但姜性坚觉得收获最大的还是感情。每次下乡指导,农民们热情的招待,送上他指导种植出来的产品,就是他最高兴的时候。长与菇相守姜性坚投身食用菌种植研究30余年。“农民脱贫需要什么技术,我就研究什么技术。”他自豪地说。这些年,姜性坚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科技攻关课题10余项,选育出了杏鲍菇、紫木耳、白茶树菇等新优品种7个。栽培食用菌虽然收益颇高,但其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一些农民没有技术,仍然按以前“靠天吃饭”的思路种食用菌,结果亏损不少。姜性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种植方案。食用菌生产的环节很多,原料、土壤、水等都可能遭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污染,为了让农民生产出符合安全标准的绿色食品,姜性坚带领团队研发了许多重金属、农药残留的防控减损方法,比如离子竞争吸附控制技术、添加包埋剂等。随着食用菌品种越来越多,整个行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姜性坚开始思考和研究食用菌规范化、工厂化生产的问题。他坚持规范生产流程中的操作,还参与制定了湖南省食用菌地方标准4项。今年疫情期间,姜性坚利用空闲时间,撰写了食用菌种植简要技术指导读本,主动联系发放给菌农们。科技给农村脱贫带来的巨大变化,姜性坚看在眼里。“农民是国家最大的群体,农村是重要的阵地,食用菌种植技术就是一种很适合农村发展产业的技术,这对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姜性坚说。■记者手记扶贫就是实干吃苦奉献余蓉在红石村,记者不仅见到了铺满巧克力色孢子粉的灵芝大棚,也见到了姜性坚的临时居所。这是一间由村委会办公室临时布置成卧室的小房子,里面摆放着简单的床和桌子,窗户上简单地钉着一张纱窗网。今年5月1日到11日,姜性坚在这里连续住了11天。由于仓促,没来得及备上蚊香,他半夜经常被成群的蚊子咬醒,但依然没耽误每天早早起床,在大棚里和村民们一同劳动一整天。正是这份坚忍,打动了起初对这个项目并不看好的村支部书记夏以海。“你是真扶贫。”夏书记由衷地对他说。“扶贫就是实干、吃苦、奉献。”这是姜性坚在扶贫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丢掉了这些,再好的扶贫项目也干不成。”这些年,姜性坚去过不少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偏远、条件差、不方便,从来不是他挑剔的理由。相反,年近花甲的他,越干越有劲。“我去的农村,很多地方条件是真的苦。正因为苦,才需要我们这些人花大精力帮他们改善。”“人生重在奋斗的过程。如今,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我能做一点贡献,这让我很有成就感。”说这话时,姜性坚脸上有笑,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