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疫情防控下的农人农事防疫期间他只用一个村
TUhjnbcbe - 2024/8/25 16:58:00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

4月14日早上5点,张艳波就开始组织人在大棚里采蘑菇。他种的全是平菇,这茬平菇生产已近尾声。“今天13个人采菇就够了,估计能采来斤。高峰时一天能采6万多斤,那时60多个人都忙不过来。”他说。

要采的蘑菇少了,干活的人少了,张艳波觉得身上轻松了很多。“这茬蘑菇真让我累得不轻。”他说。

工人在大棚里采菇。

产量高峰期时,张艳波的蘑菇大棚内的景象。

今年43岁的张艳波是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杨集村农民,9年前来到滨城区秦皇台乡段李村,开始建大棚种蘑菇。现在,他是滨州市福哲思蕈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拥有40个现代化的钢结构温控蘑菇大棚以及蘑菇加工车间。

这一茬的平菇,是年9月陆续投料的,春节前开始采菇。种了这么多年平菇,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这茬平菇产量高,市场价格也不错。

正在张艳波高兴地采着平菇、算着收入时,疫情来了。眼看着大棚里鲜嫩的平菇必须采、必须运出去卖掉,他心里那个着急呀。

张艳波着急,不仅仅是他的平菇卖不出去,他还想着当地千家万户的吃菜问题。“新鲜蔬菜,包括蘑菇,都是现吃现买,谁家会大量储备?”他说。

秦皇台乡党委、政府想到了张艳波的着急。面对疫情,要把当地农民生产出来的诸如蔬菜之类的产品,尽最大可能地卖出去;要尽最大努力,保证当地城乡包括蔬菜在内的重要物资供应。

很快,张艳波拿到了秦皇台乡党委、政府帮助他办理的通行证。有了这个通行证,他就可以向滨州市城乡送蘑菇。

秦皇台乡党委、政府帮助张艳波办下来的通行证。

因疫情防控需要,村庄封控。以前为张艳波采菇的农民,来自周边各村;有了疫情,其他村的农民来不了。张艳波的蘑菇种植基地所在的段李是个小村,只有多口人。村封了,没法外出务工,村民便来基地采菇。

产量高峰期时,段李村60多个村民齐上阵,人手仍然不够。张艳波就延长采菇时间,提高工资,并且管饭。“公司统一做饭,省了他们回家做饭。这样既能为我多采菇,他们也能多挣钱。”他说。

为防控疫情,人员尽量减少流动,原来的客户来不了,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关了。张艳波联系蔬菜超市和机关单位的食堂等,上门为他们送。哪家蔬菜超市、哪个单位、哪个村需要平菇,张艳波总是说:保证把最新鲜的平菇按时送上门。

经常需要送平菇上门的,有20多个点。张艳波的办法是,每天5点开始采,六七点钟就开始送,然后是边采边送,一直忙到天黑。这样既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能保证送到客户手中的平菇,是刚从菌棒上采下来的。

为了方便客户取走分发,张艳波送出去的很多平菇,是小包装的。这样会多费人工,但方便了客户。

已经装上车很快就能送到客户手中的平菇,是刚从菌棚上采下的。

到4月14日上午,张艳波40个大棚的这茬平菇,已采菇70多万斤,支出的工人工资达45万多元。疫情期间,段李村村民没能出村务工,却没影响他们的收入。

“抗击疫情,多亏了党和政府组织协调有力。”张艳波说,“整个疫情期间,我送到客手中的平菇,每斤都比市场价低0.3元。能让很多人吃上新鲜的平菇,这是我为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防控下的农人农事防疫期间他只用一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