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菌子夫妇的小康路
TUhjnbcbe - 2024/9/10 17:21:00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https://m.39.net/pf/a_4632315.html

●他们原本可以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但“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他们过日子的常态。也正如此,这对新时代的追梦人在朝着梦想奔跑的路上谱写了一曲属于他们的奋斗之歌。

杨思和夫妇正在查看菌子长势

新年伊始,走进坐落在龙陵县镇安镇镇南社区的龙陵县真诚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我们见到了久闻声名的“菌子夫妇”——杨思和及妻子陶丽林。他们正在平菇大棚里忙活着:粉碎完稻草、玉米核之后,又忙着制作菌包;随后一边查看菌子长势情况,一边忙着联系采菌工人,准备采摘发往保山、德宏的菌子。

对于杨思和及妻子陶丽林来说,这已经是他们种植平菇菌子以来每天都要完成的生活常态。杨思和对笔者说,新年新气象嘛!有事情做着,再辛苦也是快乐和充满希望的。

杨思和的妻子陶丽林是个开朗健谈、麻利能干的镇安姑娘。说起为什么想到要种菌子,她向我们娓娓道来。

开心的父子俩

初入社会时

年7月,20岁的陶丽林高中毕业了,正是憧憬大学的时候,陶丽林却渡过了一个黑色的七月。“当大学向我抛出‘橄榄枝’的时候,考虑到家庭困难,自己又是家里的长女,年迈的父母仅靠种田种地维持生计,两个弟弟又正在读书,在悄悄流泪之后我决定外出打工。”陶丽林回忆道。

于是,年8月初,陶丽林只身前往龙陵县城租房子做豆腐。头天晚上泡豆子,第二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磨豆腐,而后做成白豆腐、臭豆腐、豆腐花、豆浆拉到菜市场卖。菜市收摊后,又忙着回来用豆渣喂圈里的7、8头大猪,而后忙到晚上,又是泡豆子。日子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转过了半年。

“这半年的时间里,每天用手拼命地挤豆腐,十字形的架子掉在房梁上,一张纱布的四个边角又拴在架子上,凌晨伴着昏黄的灯光,将磨好的豆浆放在纱布里,轻轻地摇晃,用力地挤压,摇摇、挤挤又摇摇,随着架子上下晃动,乳白色的豆汁从手指缝里流出,我的心也变得七上八下。总感觉这样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陶丽林说,“‘人想衣裳花想容’,更何况我是正值20岁芳龄的姑娘,豆浆溅到衣服上,干净衣服都没能穿一套。于是做了豆腐半年后,我到县城的一家餐饮店打工,一做又是近半年的时光。”

聪明麻利地陶丽林在餐馆打工期间,还学会了不少的烹饪技术。后来用作豆腐和打工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小积蓄,陶丽林又于年5月27日在县城开了一家早点铺,主要卖饵丝米线。一卖就是9年的时光。这期间陶丽林用购买平菇制作成饵丝米线的“帽子”,因为味道可口,深受顾客喜欢,因此“菌子帽”留住了大批客人,这些客人继而成了老顾客,每天的生意都很好,每年都要购买好多的平菇制作成“菌子帽”。

游客在菌棚内体验采摘

萌生“菌子梦”

在做豆腐、卖豆腐期间,陶丽林因“小姑娘,你的豆腐怎么卖”认识了她的丈夫杨思和。“卖豆腐我也不亏,要不怎能遇上老杨呢。哈哈哈……”陶丽林笑开了,还和坐在一旁的丈夫打趣了一番。

杨思和挺内向,话语不多。陶丽林接着说:“年腊月初六,我和老杨结婚了。老杨是保山人,四处干建筑活。年在工地上发生意外,从脚手架上不小心跌落下来,腰部受到了损伤,想想都后怕。后来我就劝老杨别干了,我们一起卖饵丝米线。”

年陶丽林夫妇的长子呱呱坠地,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动力和希望。夫妇俩继续起早贪黑,不遗余力地盘生活。年夫妇俩决定一起到保山发展,并在保山购买了住房,继续卖早点,饵丝米线的帽子仍然主打“菌子帽”,生意仍然很好,每年要购买3万元左右的平菇来制作“菌子帽”。为此夫妻二人接着又在保山买了商铺、套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菌子的用量很大,无论在龙陵还是在保山,每年都要购买很多,因此我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有一片属于自家的菌子园。每次买菌子、洗菌子、炸菌子的时候,我的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陶丽林说。“后来我和老杨说,我梦中都有‘菌子香’,不行,我真的要种菌子,并且种植我们卖早点用的平菇菌。”陶丽林又大笑了起来。

长势正好的平菇

开启种菌路

种植菌子总得有合适的地块,于是陶丽林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镇安。年夫妻俩回到镇安在龙陵县第二中学承包学生食堂,早晚点一如既往地打出“菌子帽子”这个“招牌”,深受学生喜爱。夫妻俩在经营好学生食堂的同时,一边寻找适宜的地块,从没有放弃过“菌子梦”。

年,陶丽林夫妇在镇安镇镇南社区和农户租得20多亩土地,并以10年为一租期,3年一付的形式以元/亩的价格支付给农户,地租也会随着市场行情而变化调整。同时夫妇俩也多方联系,菌棚、菌种、技术等都一一得到了落实。

田地有了着落,菌苗、技术也有了保障,启动资金是关键。杨思和虽然话不多,但一直以来都是妻子陶丽林的坚强后盾。年两人卖掉了保山的一个套房、一个商铺,用多万元的卖房钱做成本开启了种菌路。

一边是学生食堂,一边是菌子路,陶丽林夫妻俩做到了两手抓两手都有劲。年完成了租地、整理地墒、建盖大棚和厂房,并引进了平菇种植技术指导,轰轰烈烈地开启了种菌之路。开始投产4个大棚,栽种菌包4万个,当年有了21.6万元的毛收入。“一开始因为投入成本高(以7元/个的价格购进菌包),加之我们的管理技术不到位,还是交了不少‘学费’。21.6万元的毛收入和多万元的投入还是差距很大,我有点怀疑自己的选择和投资到底是否正确。”陶丽林说,“但丈夫一直鼓励我,慢慢来,不可能一嘴就吃成个‘胖娃娃’的。”

为了全身心地走好菌子路,陶丽林夫妇决定不再承包学生食堂。随后夫妻俩重新调整心态和管理方式,年扩大种植规模,栽种菌包约8万个,毛收入30多万元。年有了近60万元的收入。年菌棚已达16个,其中6个作为材料棚,10个作为栽菌棚,收入达80万元左右。

在问及为什么能够果断的扩大种植规模时,陶丽林表示:“效益已经初显,我和老杨经常在很多的菌子交流群上学习,现在我们已经掌握育菌、菌包、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加之销售渠道稳定,所以就放手搏一搏。俗话说爱拼才会赢,我和老杨就大胆地往前走。”

未来方向明

如今,夫妻俩不仅自己栽种平菇之路走得很稳健,还有效带动了周边百姓。制作菌包用的稻草、玉米核、锯木灰向当地的农民或带锯厂购买,有效变废为宝。夫妻俩的菌子基地上还每年用长效工人10个,主要从事稻草、玉米核的粉碎,再采摘菌子。王金凤就是其中的长效工人之一,家就在陶丽林夫妇的菌子基地附近,她告诉笔者:活务不重,每个月有近元的收入,早晚还能招呼家。雷积学在基地上务工之后,看着陶丽林夫妇的收入,也新生痒痒,打算种植5亩近8万个菌包。目前,雷积学已经正在准备地块,不久的将来菌包就可在他的基地上“安家落户”。

在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的同时,陶丽林夫妇表示:“我们将以最低的价格、最优的品质向种植户提供菌包,再以每包不低于1元的利润让菌农获利,鲜菌子价格随行就市,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民喜发菌子财。”

展望未来,陶丽林表示,希望能建成一个菌子庄园,集采、吃、玩、乐为一体,同时自主开发一些菌子休闲食品,带动更多的菌农发展。

在聊天之时,外地菌商又打来电话,催促陶丽林夫妇赶快发货。看着这一切,衷心祝愿陶丽林和杨思和这对“菌子夫妻”在发展菌子的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阔!

本刊特约撰稿人徐静

1
查看完整版本: 菌子夫妇的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