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顶,有一巨型蘑菇石,经亿年风雨不倒,乃圣山之标志,传说是天上的仙女种下的鲜菇。
蘑菇石下种蘑菇。梵净山脚,年食用菌种植达4.5亿棒。
食用菌能成为铜仁主导产业之一,离不开铜仁职院教授顾昌华的潜心栽培,她也被种菇致富的群众誉为“菇仙姑”。
顾昌华时常进山采野生菌做实验标本
蘑菇崖下鲜菇美
“梵净山脚下的野生菌,用来炒、炖都是绝妙的美味。”9月16日,顾昌华下班回家又买了一袋野生菌。
在县城长大的顾昌华,小时候虽然没有像乡下的姑娘提着竹篮上山采过蘑菇,但母亲买回的野生菌却是她最喜欢的一盘菜。并经常问:“为什么太阳雨后,山林里就会冒出那么多好看又好吃的小雨伞。”
铜仁地形地貌复杂,森林类型多样,温暖潮湿环境孕育了羊肚菌、牛肝菌、鸡枞菌、奶浆菌、鸡油菌等丰富的珍稀野生食用菌资源。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大有益处。
顾昌华带领学生做野生菌驯化实验
“但是,采食野生菌受季节限制,还偶尔发生吃野生菌中毒的悲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顾昌华考入贵州农学院,老师讲解了大型真菌野生菌的形成、食用菌栽培等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她研究食用菌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顾昌华一直在铜仁农校、铜仁职院任教30多年,潜心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了多名农技人才,把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农业。今年9月被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30余年来,主讲《农业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食用菌生产技术》的顾昌华通过实践逐步了解到,菌类生长需要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以及铜锌等微量元素,特定的品种还需要特定的物质环境;还受气温、日照、地势、周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环境下生长的野生菌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含量不同。
“采到一大堆野生菌,比钓到一条大鱼还高兴。”顾昌华时常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实践,空闲便带学生进山采蘑菇,也激发了学生驯化野生菌的兴趣。
顾昌华带领学生进山采菇做实验
“仙姑”下地种鲜菇
梵净山脚下,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基地,工人正在装菌包、摆菌包,公司负责人刘兵说,今年公司种植食用菌超万棒。
“蘑菇崖下种蘑菇”。8年前,时任贵州省长陈敏尔在铜仁调研时,有感于屹立亿年的梵净山蘑菇石,鼓励铜仁干群发挥好生态资源优势,驯化、栽培特色野生菌助农增收。
年,印江自治县引进浙江客商刘兵到木黄镇规模种植香菇、平菇、黑木耳50万棒,拉开了铜仁食用菌产业大幕。
本来,刘兵在老家也是个种菇能手,可是,当年夏天却出现菌丝融化,出不了菇。
顾昌华时常到食用菌基地调研指导
他慕名找到顾昌华。顾昌华到基地提取有问题的菌棒经实验室保湿培养、显微镜鉴定后,发现腐烂菌棒是当时气温5天以上持续高温(32℃)导致烧菌,菌丝死亡使菌棒变黑腐烂。并亲自指导安装通风设施通风降温(25℃),解决了高温烧菌问题。
此后,顾昌华义务当上了公司技术顾问,在品种引进、技术指导、菇农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如今,该公司生产的银耳、茶树菇、白灵菇、鸡腿菇等,远销东南沿海,出口日韩,年销售收入超1.2亿元,直接带动余人就业。刘兵说:“有顾老师的团队作后盾,在铜仁种植食用菌有信心。”
推动家乡食用菌产业,顾昌华义不容辞。年,顾昌华号召铜仁职院青年教师、学生,发起汇聚科研合作伙伴行动,自发组织起“食用菌菌种繁育技术服务团队”,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出更多实用技能人才。
铜仁食用菌菌种资源研发工程技术中心
年,顾昌华领衔创建铜仁市梵净山食用菌菌种资源研发工程技术中心,致力梵净山野生食药用菌繁育,保障铜仁大健康产业优良菌种需求。
建立梵净山食药用菌标本馆,全面调查梵净山野生菌资源,收集野生菌标本90多种;建成集教学、科研、服务一体的食用菌菌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向社会提供平菇、香菇、黑木耳、草菇等优良菌种,提升产量10%以上。
多次带领团队赴思南、德江、玉屏、松桃等地现场指导、培训;进山采集野生菌标本,自筹经费开展食用菌良种引进、选育、驯化。
经数年刻苦钻研,她的铜仁野生羊肚菌驯化项目即将大功告成。这个享誉黔东的植保专家、盆栽专家,已转型为铜仁首席食用菌专家。
9月17日,正值食用菌播种季节,顾昌华带领学生又来到万山区一句敖寨乡中华山村指导菇农朱子立摄
菇农致富念“仙姑”
空山秋雨后,正是种菇时,梵净山下的菇农又忙碌起来。
“顾老师,今年还想再种羊肚菌,请你多关心。”9月17日,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两河口村,海天保业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家保,又请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顾昌华率领的食用菌专家团队现场指导。
顾昌华看了看随行的几名学生,信心十足地应承下来:“好!我的野生羊肚菌驯化育种栽培技术即将完成,咱们一起努力把铜仁的野生优质菌种出来,带动更多乡亲种菌致富。”
顾昌华指导菇农装菌包
去年,退役军人邓家保在顾昌华及其团队指导下,试种羊肚菌12万棒,每亩收鲜菇超过斤,每斤鲜菇售价超过元,带动家乡30多人就业、8户贫困户增收。贫困户杨金香说:“顾老师帮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一条增收路。”
年起,铜仁市把食用菌作为六大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发展,10个区县均规模种植食用菌,顾昌华的担子更重了。但她有求必应。
德江一食用菌基地的黑木耳出现蛞蝓虫,顾昌华现场诊断,指导企业使用绿色植物作诱饵诱杀除虫,确保木耳不受污染。
碧江区大坳村万棒大球盖菇遭遇技术难题,顾昌华带着学生现场培训当地干群,并与基地一起试验分离大球盖菇的优良母种备用。
顾昌华讲解竹荪种植
几年来,顾昌华率团队先后攻克香菇平菇高温高湿链孢霉污染、黑木耳菌棒接种环境污染、夏季木耳菌棒木霉污染等技术难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教33年来,顾昌华始终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把汗水洒向田间,创新了“依季分项、双境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培养了一批适用的现代农业人才。
近年来,顾昌华所带食用菌专业学生成了就业市场“抢手货”。今年毕业的张娜娜、邹家俊两名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杭州一家食用菌知名企业高薪留聘;玉屏贵福菌业公司一次性签下王文凯、杨云等8名学生……
“民以食为天,农民应该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教书育人,顾昌华鼓励学生打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观念、生产模式,率领团队致力产学研结合,致力于把铜仁的特色资源变成致富资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朱邪
见习记者白春霞
编辑王迟
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