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份起,南粤大地总是一片忙碌耕种的景象,但在粤东北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林间地头却是一片丰收的喜悦,村民纷纷将刚收获的黑木耳交给收购人员,新增一份不菲的收入。这是为何?笔者来到这一粤闽赣交界的普通乡村采访获悉,原来在多家科研院校多年研究乡村振兴路径的基础上,国有资金积极下乡,构建“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共同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成功填补当地产业的空白,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驻守乡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来。
原本农闲变农忙,食用菌念致富经
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广东省温度较低,这个时间段也恰好是晚稻谷收完、早稻未种的时候,也是广东大部分村民历来的农闲时节。年起,随着食用菌产业在粤东北梅州蕉岭广福镇叶田村落地生根,原本的农闲变成农忙时刻。
笔者来到叶田村黑木耳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时,村民曾桂清正忙着地里浇水,20多亩的黑木耳基地里一派喜人景象,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木耳菌袋上,一朵朵黑木耳长势喜人,在冬日的暖阳照射下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曾桂清介绍,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在这里种植木耳,每天收入多元,原本的农闲时节每个月能多收元,大家都干得很开心。进入年,黑木耳长到2到3公分,便是可以采摘的成熟木耳,采摘期一直持续到四五月份。村民会把黑木耳统一交给合作社对应企业——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彭辉介绍,从年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的科研团队,常年在广福镇从事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研究,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华等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得先行,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这个时间段地总空着,村民可以利用闲地、闲时、闲力,种植黑木耳,新增加一部分收入。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广东省属国企和蕉岭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双方共同出资,于年成立企业,在广福镇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菌的产业链,帮助农户脱贫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科技下乡,解决林下经济发展瓶颈
发展新产业,少不了科研力量去解决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彭辉告诉笔者,所在企业就在当地林地中,除了进行产品加工,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粤闽赣苏区菌种研发中心,专门给村民解决种植难题,解决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
来自河南的余秀峰毕业于山西大学,是马华院长驻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的得力助手,看好食用菌在南方发展的前景,他选择扎根粤东北做了一名新“客家人”,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工作。只见山上的平地间,堆着麦麸、豆粉、稻糠、玉米粉等原材料。余秀峰介绍,原材料经过搅拌、高温灭菌均可以接种食用菌了,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培养母种、二级种、三级种,到了四级种就可以出菇棒,放到林间地头大规模种植。
万事开头难,余秀峰团队培养出的食用菌菇棒曾遭遇“水土不服”的难题,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经过咨询专家,并对环境进行监测发现,北方气温冷、湿度低,而南方气温高、湿度高,造成菌棒接触外界后更容易受感染变坏。科研人员尝试在菌棒外面增加一层防护袋,避免长途运输过程中受污染,成功解决了菌棒受污染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广福镇种植了黑木耳、茶树菇、猪肚菇、平菇等食用菌,在广福镇种植范围约有亩,填补了当地空白,亦打造成蕉岭县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数据显示,年广福镇食用菌产业年产值预计达万元,小小食用菌“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村民赖仕忠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说,在自家林地上种植了亩灵芝,约有3万桶菌棒,扣除成本,每桶纯黑木耳纯收入有15元左右。
而这仅仅是发展林下经济的第一步,彭辉告诉笔者,如今,企业与蕉岭县相关部门、广福镇合作共建了夫妻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与广育村经济联社共建了蕉岭县夫妻树食用菌产业专业合作社,把技术、生产、加工和销售串联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九批),经过加工的粤东北林下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以学宿山居为代表的民宿亦成为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开展美丽乡村旅游的示范点。
一二三产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食用菌产业在蕉岭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谓当地林下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除了在广福镇,食用菌还在蕉岭县的竹林下大规模种植。笔者在南礤镇毛竹产业发展基地,茂密的竹林下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大球盖菇、黑鸡枞等适合在蕉岭县种植的菇类在竹林间成为村民增收的好帮手。
蕉岭县石礤镇村民王中广在毛竹下种植了林下经济作物大球盖菇,他介绍说,大球盖菇每年7-9月份种植,当年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左右可以收成,每亩产量约三四千斤,市场价值2万元。
笔者又来到长潭风景区,河水潺潺、山拱水环、峰峦叠嶂……优美的山水风光一幕接着一幕映入眼帘,屋舍俨然、居民言笑晏晏,携手攀登,其乐融融,美丽乡村正当如此。
长潭风景区原本是一个采石场。新泉村村民黄冬萍告诉笔者,年起,采石场逐渐关闭,村民自发让林地得以休养生息,不准外人砍树,哪怕杂木也不准。随着生态越来越好,老百姓纷纷到长潭风景区爬山锻炼身体,每天至少数百人,傍晚时分最热闹,带旺了旅游餐饮行业,如今村民家门口就业,平均每个月能拿到多元。好山有好水,居民纷纷到长潭运水泡茶,长寿之乡或许也有此好水的原因。
蕉岭县林业局党组成员丘丹苗介绍,在省林业局的指导下,蕉岭县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建设产业园,因地制宜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森林旅游、自然教育、南药、食用菌、竹子等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其中蕉岭县有15万亩的竹林,是发展林下经济是最好的一个切入点。
竹产业也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强科技支撑。除了在林下种植好大球盖菇、黑鸡枞等,蕉岭县正积极引进企业,大力发展毛竹深加工,发展竹钢、竹炭、竹板材等新型环保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年广东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元
据悉,蕉岭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方式可谓是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广东省林业局介绍,广东将要推进示范建设,鼓励各地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林农和基地为基础的“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新型经营模式,提升林业产业综合效益,让更多群体共享发展新成果。
按照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印发的《广东省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广东明确到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元,森林资源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
《规划》将构建广东林业产业发展“一核一带一区六群多点”新格局,聚焦经济林、林下经济、林草中药材、种苗花卉、竹产业、优质木材培育、国家储备林建设、木材加工、林草碳汇、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是广东林业产业发展的12大重点领域,致力打造木本粮油、竹木培育与高端家具加工、道地南药、木本香料、花卉苗木和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六大产业集群,优化全省各区域林业产业链布局,实现林业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
邵一弘
林荫
邵一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