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其中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
饮食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食同源”“药膳同功”成为传统饮食的哲学思想。那么平时生活中如何用药膳来调养脾胃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用补脾胃的的中药、食品及方剂。
一、常用补脾胃的中药、食品及方剂
常用补脾胃中药
肉豆蔻、白术、麦芽、山药、山楂、大黄、丁香、干姜、党参、人参、大枣、白豆蔻、花粉、甘草、玉竹、火麻仁、猪苓、木耳、薏苡仁、草豆蔻、茯苓、佩兰、鸡内金、陈皮、谷芽、大蒜等
常用补脾胃食品
白扁豆、糯米、小米、榛子、荔枝、猪肚、羊肚、甘薯、黄羊肉、牛肉、鸡肉、鲫鱼、鲢鱼、饴糖、豆腐、羊乳、兔肉、蜂蜜、蛤蜊、燕窝、羊肉、白萝卜、荞麦、绿豆、平菇、莼菜等
常用补脾胃的方剂
六君子汤、益胃汤、参苓白术散、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理中丸、补中益气汤、一贯煎、高良姜汤、升阳益胃汤、麦冬汤等
食物也有寒热温凉的属性,我们需要根据食物的属性来选择合适的食材。
二、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搭配合适的药膳
人们通常将食物分成温热、平性和寒凉三类。温热食物适合于虚寒症的脾胃病患者如羊肉、生姜、糯米等。平性食物适合于各类脾胃病患者如牛肚、鲫鱼、木耳等。寒凉食物适合于实热证的脾胃病患者如白萝卜、荞麦、绿豆等。不能明明症状表现为寒,却还选择大寒的食物食用,我们需要知道了解食物的寒热温凉的属性,在选择药膳的时候大致的、原则上的方向不能错,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达不到治疗养生的目的,反而会让病情加重。
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药膳方做法
1、黄芪猪肚汤
原料:黄芪、猪肚、生姜、石菖蒲、丁香
黄芪是补气良药,猪肚的功效补虚损,健脾胃。治虚劳羸弱,泄泻,下痢,消渴,小便频数,小儿疳积。
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石菖蒲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胃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丁香性辛,温。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入胃、脾、肾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黄芪、猪肚、生姜、石菖蒲、丁香的互相配合等达到很好的升阳补气的作用。
2、龟肉滋阴汤
原料:龟一只、无花果6粒,槐花10克、地榆10克
制作:将草龟洗净、取肉,加入各材料、水5-6碗,煲2小时。
龟肉性味:甘咸,平。《本草纲目》:“甘酸,温,无毒。”可滋阴补血,对于脾胃阴亏的人有大补的功效。无花果,性味:味甘,性平。能补脾益胃,润肺利咽,润肠通便。槐花性味:味苦;性微寒《本草纲目》:味苦,气凉。它可以凉血止血,有效治疗湿热下注直肠的病症。地榆,药性:苦酸;寒;无毒。功效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龟肉滋阴汤适合于脾胃阴亏、湿热下注直肠而致的便秘、肛门痛、等病症。
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现存的方剂来搭配药膳,比如参苓白术散,是一个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方子,如果把它运用到药膳中相信对于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的患者是有很大益处的。
原料:党参25克、茯苓25克、白术20克、炒扁豆25克、淮山药20克、白莲子20克、陈皮2.5克、新鲜瘦肉六两、新鲜螺肉二只(约六两)、盐适量。
做法:1、瘦肉及螺肉洗净,放于滚水中煮三分钟,盛起待用;2、药材料洗净,炒扁豆、淮山药、白莲子,用水浸四十分钟;3、将以上材料放在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以慢火煲汤两小时;4、最后加适量盐调味便可服用。
功效:补气健脾、和胃利湿、强化肠胃、健壮体魄。主治:适合精神紧张、食无定时、消化功能差、精神欠好的都市人饮用,慢性肠胃患者及乙型肝炎患者尤其适合。在这个药膳中,党参、茯苓、白术:性平味甘、药性入脾胃,能补中益气、助肠胃消化、促进肠胃吸收营养。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好比一个粮仓,负责把饮食物化生成营养物质营养全身。所以,养好脾胃尤其关键。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饮食,“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利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可促进健康长寿。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