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今日报纸头条39家村企成立发展联合会,岭
TUhjnbcbe - 2024/12/14 17:42:00

再有不到一个月,地瓜就要成熟了。

这几天,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郝家村的干部颇为忙碌。8月17日,3名村干部外出预购地瓜,村党总支书记张新张罗着租房子,准备再建两个粉皮加工点。“停了的粉皮加工厂又要开工了,咱们可以在家门口赚钱了。”喜讯在村里不胫而走,村民们喜气洋洋。

因缺少销路不得不停产的粉皮厂,如今重开,底气何来?原来年5月,岭子镇成立了淄川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会。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岭子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这一工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为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淄博市淄川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会’。我们的设想是,利用这一平台,把党委、政府的引领作用与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探索出符合岭子镇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子。”岭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菲这样介绍成立联合会的初衷。

一种观念的转变

从各自为政到携手共进

北石村村民在整理菌菇。

岭子镇矿产资源丰富,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大都从事煤炭、水泥、耐火材料等行业。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地方经济逐渐进入了发展瓶颈期。农业产业也因为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销路不畅,深加工能力不足,农民增收有限。

“我们村的粉皮远近有名,有多年的制作历史,后来因为没品牌,缺销路,做得越来越少,最后直接关门。”张新说。

北石村村民在烘烤菌菇。

这样的情况在岭子镇并不鲜见。各村因村施策,寻找致富门路,相继涌现出俊岭农业、绿爽面条、永龙核桃、李里小米等优质实体,但各经济实体间往往“各扫门前雪”,存在品牌意识差,销售混乱,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许多村都种植小米,为了抢销路,你卖15块/斤,我就卖12块,有的卖得更低,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说起过往,北石村党支部书记孙运秋连连摇头。

很多人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为更好地推动岭子镇产业的融合发展,镇政府经过充分研判酝酿后,今年5月,倡导成立了淄川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联合会。

目前,联合会共有39名成员,包括农业专业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生物科技公司、食品加工企业、文化传播公司、肥料企业等。如今,或是竞争对手、或是互不搭界的他们握指成拳,准备巧用乡村资源,联手发展。

一种模式的建立

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生产

西红柿是俊岭农业的主打产品。

岭子镇地处山区,村民们有种植小米、红薯和食用菌的传统,只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联合会成立后,先是注册了公共品牌——“青阳岭”,又联合组建了小米种植加工、薯类种植加工、食用菌养殖加工3个联合体。

其中食用菌养殖加工联合体是以北石村的食用菌养殖产业为龙头组建的。岭子镇不少村民种殖过花菇、平菇和灵芝等食用菌,均因销路不畅,很快偃旗息鼓。年10月,北石村建起40个食用菌大棚时,也曾战战兢兢。“我们之所以上了烤菇车间,就是怕鲜菌菇卖不出去,干菌菇能保存得长些。”孙运秋说。

7月初,联合会组织了一次会员单位产品展播,菌菇厂满满一仓库的菌菇,仅用20多天时间便一扫而光。“原来就怕没市场,现在不用愁了。”孙运秋长长舒了一口气。

绿爽食品的面条生产车间。

北石村食用菌加工厂,原来都用大袋子包装菌菇,联合会提出建议,把50多斤一袋的大包装,改成精品小包装,并注册北石农谷子品牌。现在,企业正在加大马力生产。“仅一家企业就订购了0盒精品菌菇,不赶工怕生产不出来。”孙运秋笑意满眼。

北石村红火的菌菇生产再次调动起了岭子镇农民养殖菌菇的热情。前不久,食用菌种植加工联合体参观培训会在北石村举办,来参加培训的村民挤满了会议室,他们分别来自宋家村、黄家峪村、郝家村等7个村。“就盼着通过产业带动,咱们在家门口能够有活干、有钱赚。”一位参会村民如是说。

联合会的成立,让村民们找到了发展的信心。原岭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增水介绍说,原来岭子镇只有零星的小杂粮种植,最多不超过亩,今年一下子扩大到多亩。“有联合会帮忙,现在小米已到卖到20块一斤了。”说起村民扩种的原因,孙运秋解释说。

一个乡镇的转型

从一盘散沙到一盘活棋

东牛角村的美丽山水引来了无数游客。

“我们希望通过联合会的探索实践,找到撬动各加盟单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发力点。”联合会理事长、俊岭农业总经理贾锡斌说。

位于上店村的淄博市绿爽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面条加工企业,年销售额为多万元,产品远销韩国、荷兰等国家。产品有玉米面条、全麦面条、麦芯面条等上百个种类。

如今,它的产品种类变得更多。小王家村是蜜薯种植专业村,有蜜薯50亩,绿爽收购后开发了新品种——蜜薯面条。绿爽食品正与镇域内的另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俊岭农业商讨合作模式,怎样用俊岭农业的西红柿制作面条调料。

绿爽食品生产的小米面条中的小米也是采购自本地。“我们这是青石山小米,又在富硒带上,小米的微量元素含量更高。绿爽一年需用小米近10吨。”联合会副理事长、绿爽食品总经理王昆介绍说。

岭子山、林、田资源禀赋不一,村庄发展自然快慢不均。针对各会员间存在的资源难整合等难题,联合会内将实施“四统一”运行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营销,提升岭子镇农林文旅工商各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俊岭农业正准备从北石村引进菌种,种植羊肚菌。“我们都是会员单位,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我们提供市场信息或渠道,各展所长,实现共同发展。”贾锡斌这样理解“联合”。

联合,还让各成员的发展模式实现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东牛角村,有山有水有红色遗迹,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过去光会种粮食,加入联合会后,我们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民宿、乡村休闲游、文创、观光等产业。”东牛角村所归属的行政村大口村村“两委”委员李永民说。

“我们将通过联合会,和全体会员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富裕”,联合会理事长贾锡斌如是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郭杰通讯员闫盛霆吕明慧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报纸头条39家村企成立发展联合会,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