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播州区创新模式助推食用菌产业泉涌天眼新
TUhjnbcbe - 2024/12/25 17:05:00
甲氧沙林搽剂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41463.html

记者近日从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全力助推食用菌产业泉涌发展,播州区采取龙头带动,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整合资金,强化食用菌产业扶贫保障;示范引领,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健全网络,筑牢食用菌产业扶贫屏障;引进人才,推动院士工作站服务产业等五项举措,力促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龙头带动,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播州区以泉源菌业公司为依托,以“六位一体六统一分”生产管理方式推进产业发展。“六位一体”是指“政府+金融+科技+企业+基地+农户”为一个产业整体;“六统一分”是指“统一建棚、统一品种、统一制袋、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农户分户栽培管理”。

整合资金,强化食用菌产业扶贫保障。年以来,播州区坚持产业扶贫根本,整合产业扶贫、生态移民、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化、“特惠贷”等财政资金等万元,用于基地建设、菌袋(棒)生产直补、栽培农户分类直补等,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菌袋由镇(乡、街道)与泉源菌业公司进行结算,区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菌包补助,公司负责派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及培训,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和技术难题,促进了生态绿色优质食用菌发展。

示范引领,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全区加大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要求各镇(乡)要像培育基本烟农一样,针对烟农和网箱拆除转产农户以及返乡农民工等,围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土地流转,加大对种植5—20亩的基本菌农培育。同时,针对贫困户产业扶贫,加大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种植食用菌1亩以上,或者采取“企业(合作社、大户)+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在园区内务工、学技术,将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强化办点示范引领,在播南街道办的青山、马桥等地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在洪关、枫香、三合、南白等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

健全网络,筑牢食用菌产业扶贫屏障。区委、区政府坚持“市场导向、效益核心、创新驱动、示范载体”要求,以泉源菌业公司为引领,组建了播州区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负责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筛选,菌袋生产、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公司按市场价格统一回收产品,解决贫困群众食用菌销售难题。同时,组建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采取专家培训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培训带动菇农的梯次培训方式,将技术培训到户到人。公司已启动ISO、GAP以绿色食品认定认证工作,全力打造食用菌生态品牌、绿色品牌、遵义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引进人才,推动院士工作站服务产业。区委、政府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区内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契机,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资化所中国食用菌首席科学家张金霞对接,就菌种研发、菌株选育、培养料本土化开发等,并配合贵州泉源菌业公司积极吸纳食用菌专业人才形成集菌种研发、培育、脱毒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力争建成具备国家A级菌种实验室,为我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以及优良种植模式,带动群众增收。

据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年初以来播州区累计种植食用菌亩(万棒),其中香菇亩(万棒)、平菇亩(万棒)、金针菇70亩、黑木耳亩(万棒)、羊肚菌亩(万棒),助推了全区食用菌产业的泉源发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钺洁

编辑/吴传娟

编审/赵勇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播州区创新模式助推食用菌产业泉涌天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