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妇女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加重视妇女参与和受益,出台一系列扶持妇女脱贫的政策和举措,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广大妇女的“娘家人”,兴安盟妇联把协助党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切入点,以“巾帼脱贫行动”为载体,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依托妇联系统“一网一微”媒体平台,通过恳谈会、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坚持技能扶贫,开展农牧业种植养殖、电子商务、手工编织、刺绣、家政服务、新型职业农牧民网络培训等各类妇女实用技能培训,把产业、就业、创业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争取项目支持,实施“金融支持妇女发展行动计划”,助推妇女创业脱贫;大力发展妇女手工业,实施巧手脱贫,把“指尖技艺”化作“指尖经济”,让“输血”变“造血;大力创建和培育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注重能人引领,牵手互助脱贫;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注重弱势关爱,做好“两癌”免费筛查救助,爱心助力脱贫,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一曲实践中谋发展、担当中共奋进的巾帼风采之歌。
为大力宣传全盟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巾帼脱贫先进模范,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妇女群众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兴安盟妇联推出“脱贫攻坚‘她’力量”栏目,对我盟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巾帼脱贫模范事迹进行陆续宣传报道,持续讲好巾帼脱贫故事,传播女性脱贫攻坚正能量。
巾帼带贫典型:青春报桑梓展翼齐脱贫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齐晓景
齐晓景,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一个普通村庄。
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家是残垣断壁、低矮黢黑的,饭是艰难裹腹、三餐不变的,穿是姊妹轮替、补丁堆叠的,贫穷和落后,是她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贫穷,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源
年,齐晓景在村里出名了,她考上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当时,家里连学费都交不起,是村里这家、那家凑的,大家都说“晓景要出息了”,更让整村人骄傲的是,齐晓景用打工收入和奖学金,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9年又考取了科尔沁镇的大学生村官,虽然没有像大多数人期盼的那样,能够进入公务员或是大企业,但这已经让同龄人钦羡不已。四年的村官生活中,齐晓景走家串户,了解民情,体验民生,让她明白了,农村缺的是致富带头人,要的是扎根农村的产业引路人,更为主要的是要有刻骨铭心的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知心人。
奋进,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农业“大咖”
年,齐晓景在村里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自学技术,养殖食用菌菇,试种大棚草莓。看着身边村民们只顾着埋头苦干,不考虑市场,瓜果蔬菜常常滞销,齐晓景决定通过电子商务帮助他们打通农产品供需的信息壁垒。让老百姓种养的东西卖上价,能走进大超市,一直是齐晓景努力的方向。创业的道路注定是艰难的。没有钱,齐晓景跟亲属借、从银行贷、找领导帮,感染于对事业的执着和齐晓景的坚韧品格,大家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齐晓景在租用的两栋温室里开启了创业之路。齐晓景决定从改变种植技术入手,在科右前旗第一个使用液态菌接种技术,栽培了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每栋平方米的温室年收入超过4万元。年开始,齐晓景开始尝试草莓种植,并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展翼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瞄准市场,把食用菌都改种了草莓,开始探索大棚蔬菜水果种植、采摘、互联网配送和家庭农场观光旅游。当年每个大棚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给合作社取名‘展翼’,寓意着大学生经过村官的历练、创业的磨炼和市场的锤炼,要展开羽翼渐丰的翅膀,在农村的广阔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年,科右前旗举办“九站式”旅游活动,齐晓景开办的家庭农场成了第一站“平安村五一采摘节”的亮点,科右前旗城市近郊游在齐晓景的农场拉开序幕,为科尔沁镇定位城郊型特色经济兴镇强力支撑。也是这一年,齐晓景的电子商务中心应运而生,很多农民加入合作社,跟着齐晓景一起奔向富裕路。到现在,合作社己拥有平方米的冷库和保鲜库,冷棚45栋,暖棚37栋,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1人,产品基地达到12个,年收入突破万元。经妇联组织推荐齐晓景参加全国首届魔豆妈妈大赛,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赛区冠军,成功签约淘宝,实现了电商营销的新突破。现在,齐晓景终日忙碌,指导温室种植,跟踪特色养殖,订单收购农副产品带动多户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圆梦,助力脱贫的时代先锋
饮水思源。齐晓景打拼了十年,一砖一瓦、一棚一屋,都是自己用双手建造起来的,每一个脚步都是湿漉漉的。齐晓景用诚信经营开拓了市场,用紧跟时代发展的思维培育了品牌,展翼合作社已经成为地标,是全旗知名的新兴旅游推介目的地。怀着一颗报恩的心,年,齐晓景投身精准扶贫,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富起来。助力扶贫说是简单,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残,而且没有自主脱贫的意识,带领他们脱贫必须有独特的办法。经过冥思苦想,齐晓景大胆尝试,创造了“赠鸡还蛋”“赠鸡还鸡”和“赠苗还肉”三种扶贫模式,把贫困户与自己的合作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三种扶贫模式,其实就是给贫困户量身定做的特色产业,以轻体力、低技术、风险小、收入高受到了贫困户的欢迎每户每年收入不低于1元。创业是齐晓景当初的梦想,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则是她作为党员扛起的责任。年,齐晓景担任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开始带领全镇优秀青年抱团发展。
晓景常说:“我是大家‘孵化’出来的,光靠我自己肯定发展不起来。”十里八村乡亲的支持坚定了她的信念,相关部门的帮助和协调,助她破解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与技术难题。眼下,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创业就业政策更好,机遇变得比以前更多,她欣喜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做出了和曾经的她一样的选择。
一人独钓江水寒,一人富不算富
“展翼”的扶贫带动能力得到政府的重视,年,旗政府成立了科右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齐晓景在全镇设置了3个“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培训基地,给孵化中心成员搭建学习、创业平台,并开发了乡土人才“”智能孵化中心小程序,把分散在各村的青年凝聚起来。在她的精心选拔培养下,去年孵化中心8名成员入党,3名成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这些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青年回归家乡。孵化中心的队伍越来越大,我的干劲更足了。”齐晓景说,她现在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对孵化中心的50多名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返乡创业人员,按照中共党员、嘎查村后备干部和创业人才三位一体的目标进行培养,让全镇每个村都至少有一个致富带头人,确保这些“金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年齐晓景在原有的与贫困户对接的模式上又创新了新模式,送订单进庭院,让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种植黄金勾豆角,为贫困户提供种子与技术,并且统一回收,每亩预计收入元。如今,齐晓景创办的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小有规模,拥有冷库和保鲜库平方米、冷棚45栋、暖棚37栋,社员发展到31人,产品基地达到12个,年收入突破万元,累计帮扶贫困户户。
“回农村一样能实现自我价值。”齐晓景做到了,她的名字在科尔沁镇家喻户晓。
供稿:盟妇联妇女发展联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