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雨后去西湖群山走,撞见了许多的小惊喜。
很多人说雨后不方便,土地泥泞湿滑不好走,林间万一打雷怎么办?这些因素当然是客观或许会存在的。也许正是因为雨后的行人少,所以西湖群山的“精灵”们才都冒尖儿了!
我这次的路线是选择从凤凰山上山,一路沿着山中小径去到玉皇山,然后走大路到满觉陇,上南高峰。这样一条线路,按照平时来走的话,2小时足矣。但在雨天,因为小路的下坡多,加上沿途找找寻寻,所以花了更久的时间。
我是在中午12点出发,等绕到满觉陇是下午5点多了。时间可参考,但不要当真。
看!这是第一个看到的小可爱。长在树上,这个视角看上去有点像河豚,肚子鼓鼓的,据同伴说好像是一种树衣,到底是什么也没弄明白,反正看着很可爱就是了。
这次的旅程,是专门为了去发现山中的小精灵。想着平常爬山的时候速度过快,重心也只在到达,一路的风景都忽略了,还是有点可惜的。所以就挑了一个雨后,去邂逅山中的小同志们。
这么一堆菌子,摸上去的手感是软乎乎的,虽然小,但是看着很簇拥,显得氛围不错。
摘了一朵闻了闻,同伴说很像云南的白参,味道也像。但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如果有懂菌子蘑菇这些的,应该会在群山之间找到许多宝贝。
这一串像小枇杷一样的珠珠,是在地面随手捡到的,因为色彩艳丽,看着很漂亮,所以捡起来特意拍了一张照。
那天由于不知道后期会遇到什么,所以就没有捡回家。其实这样的小枝子捡回去插花也很美。比起美艳的花朵,这样的更有山野灵气,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不羁的美感。
又是一串菌子。这个和刚才的“白参”有点有点像,不清楚是不是同一种,单纯论手感的话,它比先前的“白参”要硬气许多。
捡到了一个野柿子!熟到炸裂,还是掉落的时候碰撞而裂开,我更倾向于前者。因为野柿子树很高很高,恐怕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叶子多,果子少,树上的果子还有绿色的。这个果子我放到鼻尖嗅了嗅,不要太甜乎乎!
如今的超市,已经很难买到这么有柿子味的柿子了,水果可以催熟,蔬菜可以反季,当一切的物事都能轻而易举获得,注定也有什么东西在渐渐失去。
而山野,我走了一趟才发现,不管是春夏秋冬,看似再萧条狼狈的季节,自始至终,都有生命在蓬勃。这是生命自己的力量,它不对抗时间,它只是成长,绽放,甚至不需要人高歌,颂赞。
默默地生长,有鸟鸣山悦,清风来伴。
这个就是柿子树,跟我们在果园看到的应该不大一样吧?
果园的柿子树首先没那么高,其次柿子多叶子少,不知是修建的原因还是品种改良的原因,亦或是纯粹为了吸引游客去采摘。
这山野里的柿子树,野生野长,叶子也并没有被沦为配角,而是荫护着那难得的几颗小柿子。
在这之前,我是不认得柿子树的,见过当然是见过,但若你叫我在几十颗大树里面去认出它,恐怕就难了。但当我在地上捡到这颗柿子,再抬头寻找的时候,忽然有了一种一定要认出来的想法。
仰着头在原地转了好几圈,排除了一些看起来根本不可能的树,忽然发现那枝头上挂着的果儿,惊喜与真相在一刹间来临。
这棵树上的菌子,可是踮起了脚尖才拍到的!别看这样的视角是与视线齐名,不怎么高,实际它们长得很高很高,比刚才一路过来见到的菌子要高不知道多少。
而且这许多的感觉,不知是不是从下往上看的原因,一点也不会觉得密密麻麻,用手一摸,简直像在碰棉花,软乎乎的舒服极了。
曾经我在西湖群山美人峰往石人亭的路上遇见过一个采山客,看着他摘起地上一颗其貌不扬小蘑菇,一边惋惜着说“这灵芝就是太小了”一边把那小小的小灵芝丢到自己背篓里去。
那时他是在采柏树的针芽,据说是要特定的种类才可以。
我也曾在北高峰附近见到过树上长出来的硕大平菇,一朵一朵都是大自然的惊喜。可是人对自然认识本就少,更何况我这种半吊子都算不上的,只凭着兴趣去找寻,并没有想要找到什么,也无那个心气去一定获得真相,于是见过看过摸过便也算满足了。
这是山石上的树,旁边弯曲着生长的是常春油麻藤,别的地方很少碰到,唯独玉皇山长得多。
当我这么跟朋友提起的时候,对方说,你没觉得玉皇山道观多么?
如果你偶尔心情不好想要散心,不必出杭州,在玉皇山的野山里走一走,就会有一种瞬移到西南密林的感觉。
而在这块巨大山石的底下,其实是一个防空洞。
我第一次是一个人来到这里的,匆匆拍了照急忙往前奔,那种不知道前面能不能出去,又通向哪里的恐惧催着我赶紧往前跑。恐惧也是本能,而行走也是本能。
这是一株小藤,虽然看着小小的,但是它也在努力向上生长着。
诗文里总说秋天万籁萧条,沉寂寂连鸟儿也没了兴致,也有人唱反调说秋日胜春朝,但走了这么一遭看过见过,发现秋天跟春天到底是不一样的。春天是万物勃发,花开有先后,秋天虽说理应到萧条,但总有生命在雀跃。
那些长青的、常春的,是不为时间所动,还是世间本该如此?有北方的朋友到杭州旅游,看到路旁绿油油大树问:这些树冬天也会这么绿吗?
南北方有不同,东西风亦无常。世间至理不是一概论定。对农民来说,秋天是丰收是喜悦,对诗人来说,好容易瞅了个悲秋时节感怀感怀,亦或是敏感的心事被秋风一吹,扑簌簌落了个地全碎了,于是无语凝噎、两厢顾盼、百念皆空都出来了。
有一点像桃胶的东西。
捏起来却有着木耳的手感。
大白菇。
雨后去山里,一定要多看看这些枯木。枯木上会长出许多的小朋友,颜色不一,形状相似,但是虽然它们看着好看,不要轻易去吃,在你不知道具体名字的情况下,还是相忘于江湖更合适一些。
同伴说白色的菇类应该不会有*。但是不想躺板板的话,就放过它放过彼此吧。
至少这样安全无虞。
这就是常春油麻藤,这些还都是比较小的藤。
它们错综盘杂,霸占这山间。有的路好走,只需跟着小径走,有的时候这巨藤长到路中间,必须要蹲着钻过去。
这是一棵被巨藤包裹住的大树。
油麻藤到了这里,也像系了一个蝴蝶结一般,绕着这大树成长。看似旺盛的生机,实则是大藤在求生计。
这个藤在雨后的颜色会变得黢黑,平常的时候是深棕色的,别看这油麻藤粗粗犷犷没什么看头,在春季4、5月份的时候,它的花可是像瀑布一样,还是紫色的瀑布,非常好看。
树上的小蘑菇!
伞柄实在是太圆了,看着真诱人。
一路有些地方是需要这样往上爬的。
平时石头不湿滑,可以踩在石头上借力,相对来说会轻松很多。
但是在雨后,石头就像滑滑梯一样,脚是没法踩的。所以往上走的时候,也需要多考虑几个角度。
旁边树上的口罩是指路的路标,虽然西湖群山也有野路,但是大多数的野路都有人走,只不过很少有人会像我们这样,在雨后也去找虐,就为一个看一看。
这个是紫苏。
紫苏有两种,一种叶子背面是紫色的,还有一种叶子背面是绿色的。
紫苏的作用就很多了,《本草纲目》里提到,它“可解一切鱼蟹*”,其实没有那么高端,只是在做鱼虾蟹等海鲜的时候放一点紫苏,就不会那么容易过敏,而且做出来的海鲜菜肴的味道会更棒。
在南宋,紫苏的作用不仅是用到菜肴里,南宋的夏天也是非常热,所以当时有人发明了“紫苏熟水”,效果跟藿香正气水差不多,都是可以用来解暑的。但在昔日南宋,紫苏熟水的欢迎度可是很高的。
这一片是北观音洞往老玉皇宫的小径,紫苏叶长得很茂盛。
手这么脏是因为部分路段手脚并用,还好没摔跤。
这个查出来是接骨草,功效很多,看着也漂亮。漫山中星点的红,点亮了这个云层深厚的阴天。
在山里走的时候,有扑簌簌雨落下的声音,还好只是树上的积水,并没有真的下雨。
这是高粱泡,跟树莓长得有一些像,只不过它是缩小版的树莓。
高粱泡可以泡酒,用时间窖藏,香味才会更加浓郁。
这个是常春油麻藤的种子,这个季节也有落到地上发芽了的。
常春油麻藤种子也可以用来炒菜吃,漫山的植物看到我们该是怕了,好好的长着,总有人惦记。
这个是马兰。马兰开花二十一的马兰。
让我没料到的是,马兰居然是马兰头长大以后开出的花。
当时摘了叶子放到鼻尖嗅,怎么都察觉不出那是春季时马兰头的味道。
马兰头可以止鼻血,能清凉,炒豆腐干很好吃。
也许,到了秋天,马兰头也已经蜕变成另一番模样了。不是有那句话:女大十八变嘛!
小小的白花,看着很好看。
这次标记了许多长马兰花的地方,等到春天提着小铲子就可以去挖菜了。
这是橡果,当地人能做“橡子豆腐”的,只不过工艺比较复杂,所需时间也长。
橡果棕褐色的才是成熟的,绿色的刚掉到地上不多久,所以看着也新鲜。
松鼠很喜欢吃橡果。
一袋子的紫苏叶。
这是唯二带回家的了。
又看到蓬勃的菌子。
这缕颜色实在是扎眼不过,所以一下就被发现了。
这是拐枣。
捡了一枝放到嘴里嚼,甜的不像样!
拐枣是可以吃的,因为小时候我家里就有一棵拐枣树,只是拐枣树太高太大,一般人够不到,更何况是那山间自然生长的野拐枣树。
如果运气好,能够看到旁边地上有掉落的,风吹雨打后,果实也落地了。
山里的一个视角。
因为是在半山腰,所以视野不算太好。只能隐约看见那边的建筑和被群山包裹的村庄。
“只在此山间”的感觉,也被四合暮色打扰,到了该归家的时分。
夜晚的满觉陇灯光是*色的,暖色调的路灯,一路下山闻到的饭香,都让人体会到人间烟火的珍贵。
山里的稀罕,世上的常有。但那日复一日,本就是生活。
#杭州周末好去处#